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语言犹如一把钥匙,打开链接世界的大门。然而,当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迟迟不开口,词汇量少,说话含糊不清时,很多家长难免焦虑和迷茫。
4岁的凯凯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说话上却让父母十分苦恼——语言表达能力大幅落后于同龄人。他仅能说出“爸爸”“妈妈”“车车”等简单词汇,无法用完整句子表达需求,常通过拉扯、哭闹代替语言沟通。面对陌生人时,凯凯会躲藏或沉默,对指令理解也较为困难。父母发现,凯凯对动画片和儿歌感兴趣,但很少模仿发音,日常互动中目光交流较少,且存在口水较多、吃饭咀嚼不协调的现象。
同龄孩子都已经上了幼儿园,可凯凯依旧不怎么会说话,根本不符合幼儿园的入学标准,家长非常焦虑,带着孩子来到了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了李明恩主任。李主任对孩子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检查,最终得出结论:凯凯存在语言发育迟缓问题。表现为词汇量有限,仅能说出少量常见物品名称;语法结构简单,无法组成完整的句子;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对复杂指令难以执行;社交沟通能力不足,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表达和回应等等。根据凯凯的情况,李明恩主任为其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中医治疗、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及家庭指导等等。
经过三个疗程的综合干预,凯凯的语言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他的词汇量大幅增加,能够说出更多的物品名称、颜色、形状等词汇,还能运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事物。在语法方面,凯凯可以说出结构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语言理解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能够听从较复杂的指令,与家人和同龄的交流更加顺畅,如今已经顺利进入幼儿园。
孩子语言不给力?家长这 6 件事千万别再做!
在儿童语言康复过程中,家长的行为和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 6 件事,家长一定要避免,以免影响孩子的康复效果。
1.过度包办代替: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在孩子还没开口表达时,就立刻满足他的需求。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语言表达的动力,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适当 “迟钝” 一些,鼓励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2.负面评价与比较: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更不能因为孩子语言迟缓而批评、指责他。负面评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对语言表达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3.忽视语言互动: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很少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家长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聊天、讲故事,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4.强迫孩子说话:当孩子不愿意说话时,家长不要强迫他。强迫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和抗拒,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开口说话。
5.过早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会减少孩子与真人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语言发展。对于语言迟缓的孩子,家长要严格控制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多鼓励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6.中断康复训练:语言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训练。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就认为不需要再进行康复训练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中断训练可能导致孩子刚刚建立的语言能力出现倒退,影响康复效果。家长要按照专家的建议,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孩子巩固和提升语言能力。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明恩主任提醒,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干预黄金期通常2-6岁,此时大脑神经可塑性强,语言学习效率高。早干预至关重要,不仅能抓住大脑发育敏感期,显著提升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还能改善社交状况,增强孩子社交自信,同时促进认知发展,为后续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降低语言障碍对未来成长的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