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支持,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浙江省通信学会电力通信专网专委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拓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IEEE PES PSCCSTC电力通信创新技术分委会、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承办。大会吸引了来自电网企业、能源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信技术方案供应商及设备研发制造单位、通信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共计500余人线下出席,截至发稿前,18万余人次观看图片直播。
本次大会以“数智赋能通信创新,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设置主旨会议、专题会议、案例路演以及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成果交流等精彩环节,汇聚行业内多元创新智慧,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研讨,共同推动先进通信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能源电力业务中的融合应用,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能源通信网络,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会议主持
上午的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吴张建共同主持。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孙正运
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 吴张建
下午的会议由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建明主持。
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家委员会主任 刘建明
会议致辞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振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凯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 史玉波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电力领域科技创新步伐坚实。“电碳耦合”机制日臻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正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加速构建,低空经济应用成效初步显现。通信技术作为能源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源网荷储 协同的“智慧纽带”,正从技术应用层面的“支撑工具”,加速向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跃升发展。在此,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二是坚持标准引领,培育新型产业生态圈;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构建能源网络共同体。
面对能源转型的复杂挑战,中国能源研究会愿与各界同仁一道,以通信技术创新为支点,以数智融合应用为杠杆,撬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振宇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振宇在致辞中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力生产结构快速调整,新能源发展持续加速,电网结构和功能形态快速变化,大电网运行控制与安全防御标准不断提高,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先进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及本地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能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电力可靠供应和能源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先进通信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了绝佳实践平台,国家电网公司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
未来,期待能与业界同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电力通信技术创新突破,深入总结行业内外先进经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王凯军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王凯军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正加速推进,随着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电网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的“神经网络”和“数字底座”,在源网荷储、新型调度体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浙江电力通信网建设持续提速提质,通信网架不断增强,业务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举办,凝聚合力、共享机遇、深化协同,携手推进能源通信技术自主创新和融合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贡献更加坚实的通信支撑力量。
主旨报告
洞悉能源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与会专家聚焦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通信需求,深入探讨通信技术与AI、算力网络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洞悉先进通信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能源通信网络的科学规划和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院副院长 李千目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院副院长李千目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安全”的报告,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分享了该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模式生成能力,为新型工业化安全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剖析了其在能源通讯安全领域的应用路径,探讨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算法偏见、模型滥用等安全风险,为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力通信处处长 杨斌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力通信处处长杨斌作了题为“先进通信技术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介绍道,当前新型电力系统正加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今电网发展的主流趋势,先进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力量。要立足通信专业长远发展,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各方合力,积极开展先进通信技术研究,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通信支撑。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通信处经理 张思拓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信处经理张思拓作了题为“构建支撑新型能源体系的坚强通信底座”的报告,全面剖析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下的典型通信需求,提出了电力通信与业务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四大转变方向,分享了南方电网电力通信领域在上述方向的探索思路与先进经验。
中国石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副总经理 杨军强
中国石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杨军强作了题为“中国石化北斗应用现状与发展规划”的报告,总结了中国石化北斗应用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分享了在关键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典型场景应用、产业生态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以及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整体介绍了中国石化北斗系统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浙江省通信学会副秘书长 王玮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省通信学会副秘书长王玮作了题为“6G与AI协同赋能智能电网技术演进”的报告,介绍了6G与AI协同的通算智融合架构,以确定性网络、通感一体、算力网络、数字孪生、边缘智能等能力实现全面技术演进,构建高效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产品线副总裁、政企光领域总裁 杨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光产品线副总裁、政企光领域总裁杨曦作了题为“无光不AI,全光网加速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报告,探讨了电网的业务和关键场景发生的变化。他介绍道,AI训练和推理所需大量数据,通过采用光纤、光谱、视觉等光感知技术的运用而得到。这些技术为AI提供了丰富且高质量的数据,从而实现“以光赋算”。此外,光技术天然具备大带宽、高可靠等优势,AI将推动光技术快速进入电力通信网,为电力站点到智算中心提供确定性入算联接,实现“以光促算”,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杜鑫峰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鑫峰作了题为“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与展望”的报告,阐述了具身智能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深入剖析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之道,分享了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方向做的工作与取得成绩。
主旨报告
共享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成果
与会专家围绕先进通信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能源电力业务中的融合应用,深入交流先进通信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创新成果。共享经验,共谋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胡昌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胡昌军作了题为“光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建议”的报告,总结了光通信技术发展背景和关键需求,重点介绍了超高速传输、细粒度传送、高宽带接入、通感融合、智能管控和新型光纤等高速光通信关键技术产业进展最新情况,并针对电力部分应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鹏举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鹏举作了题为“共筑智慧电网——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的报告,分享了在AI浪潮下,针对电网数智化通信建设,锐捷网络结合多年在运营商、互联网、安全合规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方案创新经验,介绍了公司在变配电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变电无线数据采集网络、配电通信接入网络,以及AI应用对变配电的赋能方案。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通信所室主任 丁慧霞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通信所室主任丁慧霞作了题为“星地融合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精准时空服务技术及应用”的报告,剖析了广域时空服务技术发展现状及电力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分享了电力复杂环境下精准时空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电力智能巡检、线路状态监测、人员安全风险管控、应急抢修等创新应用实践,并对基于星地融合的电力时空服务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网络部技术总监 彭俊强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力网络部技术总监彭俊强作了题为“光赋新能,新型电力系统下通信网的演进交流”的报告,从电力通信网演进的关键技术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演进思路,主配协同通信网的建设模式和应用实践,并对未来电力目标通信网进行展望。他表示,当前电源侧新能源发展迅猛,负荷侧我国新能源汽车年渗透量占比超过50%,传统源随荷动需要源网荷储协同转变,需要电网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来支撑源网荷协同,通信网需要在数字电网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主网配网一体化协同建设,来保障电网运行控制、运维检修待方面安全高效。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武汉供电公司三级职员 陈爽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三级职员陈爽作了题为“基于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的虚拟调度员”的报告,他介绍道,针对武汉配调业务中拟票耗时长、一次成票率低、故障处置任务多、多线程工作压力大、依赖专家经验等痛点,虚拟调度员依托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语义理解等能力,融合电网仿真计算模型,打造智能成票、智能巡航、故障处置、调度助手四大智能体,实现计划检修自主巡航、操作票智能生成,故障处置精准辅助,专家经验一键获取等多项功能,逐步构建智能调度新模式。
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岳顺民
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岳顺民作了题为“全时全域(ATAZ)通信网释义”的报告,介绍了ATAZ定义及核心特征,阐述了其体系架构,以及规划、运行、安全、评价等实现方法,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青岛拓维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行销部部长 王磊
青岛拓维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行销部部长王磊作了题为“基于信道动态重构的中压载波通信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与实践”的报告,以新型配电网涉控业务场景需求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行业态势及通信需求,全面分享了贴合业务需求的中压载波多场景通信方案和典型实践,为新型配电网“涉控”业务提供了中压载波通信方案,支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和“十五五”规划。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黄振海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振海作了题为“高质量安全无线局域网(WAPI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报告。报告对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路线选择给出了5个决策维度,指出WAPI是最适合“最后一公里”电力通信网络的技术体系,符合WAPI标准体系的高质量安全无线局域网,正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提出了电力行业要打造健康可持续的网络应用生态、要警惕非合规做法引发质量和安全风险(如在WAPI 1.0标准上简单替换密码算法,而非升级为2.0标准)等5个问题。对当前电力高质量安全无线局域网(WAPI)建设中的4个信息偏差和错误解读作了分析和澄清。报告还面向量子时代,介绍了WAPI相关国际国内标准体系的演进情况。
现场互动 对话零距离
下午主旨会议在刘建明主任的主持下,现场举行了研讨互动,气氛非常热烈,与会代表们围绕电力北斗技术、fgOTN技术、AI等前沿技术与演讲专家互动,就这些关键技术在电力场景中的融合创新与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从技术路径、实践难点等方面多维度建言,为能源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案例征集情况及结果公布
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 李国春
最后,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李国春公布了“2025年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会案例征集情况及结果”,现场宣读了创新应用案例名单。征集工作于2024年12月启动,共征集到来自175个单位及部门的272篇案例。从案例提供的完整性、时效性、推广性等方面完成初审,共计131个案例进入案例路演环节。本次征集案例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在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模式探索等方面达到了行业较高标准,也是开展通信案例征集以来,征集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专业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对于持续开展能源网络通信关键技术创新应用,深化先进通信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能源电力业务中的融合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次案例征集旨在挖掘和推广能源电力通信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发掘并展示一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的通信技术创新应用案例,促进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创新案例广泛交流,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厅风采
大会特设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成果交流区,通过方案展示、交流互动、现场体验等多种形式,促进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呈现能源网络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果。
本次大会充分发挥产、学、研、用沟通的桥梁作用,为业界人士搭建了一个跨领域、跨地域的交流协作平台。各方智慧在此碰撞,分享新机遇、展望新未来,进一步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促进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