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食集合行业,门店数量已不再是评估品牌实力的唯一指标,选品系统化程度与商品组合稳定性,逐渐成为更具含金量的衡量维度。
近年来,一些区域品牌在内部SKU上新决策中,开始参考富力熊的选品逻辑与上架结构。这种模仿不止发生在“商品种类”层面,而是对“组合比例”“热度排序”“陈列逻辑”等深层模型进行对齐。
据我们获取的后台运营数据,富力熊目前在售SKU数量稳定在3300个左右,剔除长尾商品后,高频复购SKU总数为217个。其中,复购率高于60%的商品组合,出现在全网平台热度TOP100中的重合比例为43%。
华北某集合品牌选品负责人表示:“我们没有直接合作,但坦率说,很多门店在做SKU结构的时候,是对着富力熊的视频和小程序界面在拆单的。”
这并不偶然。富力熊内部已搭建一套标准化的商品测试与周期性复审机制,流程包括:
- 基于社交平台数据抓取的热度趋势判断
- 内部试点门店动销表现观察
- 区域反馈对比与退货率统计
- 再结合物流调度与备货时效综合决策
最终形成的SKU结构,不仅满足单品爆发的传播力,也确保了供应侧与货架侧的运营稳定性。
正是这种高复购、高可替代、高可追踪的选品系统,使得富力熊逐渐从“商品供应者”变成“模型提供者”,而这种被模仿、被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它在行业影响力扩散的一种证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