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常见的眼病之一,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终身视力。近日,宁波爱尔光明眼科医院分享了一例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成功治疗案例——5岁男孩昊昊(化名)通过科学系统的视觉训练,视力从最初的0.2提升至1.0,为众多弱视患儿家庭带来信心与希望。
初诊:双眼高度屈光不正 视力仅0.2
“爷爷,那个小兔子图案,我还是看不清……”宁波爱尔光明眼科医院的诊室里,5岁的昊昊攥着爷爷的手,稚嫩的声音里带着委屈。眼前的视力表对他而言,像蒙着一层雾气,连最顶端的符号都模糊成团。2023年初,昊昊因视力模糊到宁波爱尔光明眼科就诊,经专业检影验光检查,结果显示其右眼屈光度为675度,散光125度,左眼近视为525度,散光100度,双眼矫正视力均仅为0.2,确诊为"双眼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宁波爱尔眼科高医生指出,昊昊的视力问题源于眼球发育过程中屈光系统异常,导致视网膜无法获得清晰图像刺激,进而影响视觉功能发育。
爷爷眼眶微红——心疼这个活泼好动的孙子,竟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看清世界的黄金时间。面对这一结果,爷爷高度重视,当即决定遵循医生建议,开启院内视觉康复训练计划。
科学训练三阶段:视力稳步提升
第一阶段:基础精细训练,视力跃升至0.6
昊昊每周坚持到院训练三次,初期以提升基础视力为目标,通过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子、描图等)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经过一个中疗程(约3个月),复查显示其右眼矫正视力提升至0.6(屈光度调整为-6.75/-1.50×20),左眼视力同步提升至0.6(屈光度调整为-4.75/-1.25×170)。这一阶段进步显著,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强化调节功能,双眼视力突破0.8
随着视力改善,医生调整方案:在精细训练基础上增加调节功能训练(如反转拍、镜片排序等),并加入远视力互动项目。昊昊积极配合,每次训练认真完成。第二疗程后,其右眼视力提升至0.7(屈光度-7.00/-1.50×20),左眼视力达0.8(屈光度-5.00/-1.00×175),近立体视功能更是达到800秒角,标志着双眼协同能力显著增强。
第三阶段:融像训练巩固,视力稳定至1.0
进入第三疗程后,昊昊双眼视力均稳定在0.8。医生进一步优化方案,以远距离互动训练为主,结合融像训练(如偏振图、红绿滤光片训练)和调节灵敏度强化。近期复查显示,其右眼矫正视力达到1.0(屈光度-6.26/-1.25×20),左眼同样恢复至1.0(屈光度-4.75/-1.00×180),反转拍灵敏度达13cpm(右眼)和12cpm(左眼),融像范围扩展至-7.02/+28.48,标志着视觉功能全面改善。目前昊昊已进入巩固阶段,训练频率调整为每周一次。
---
专家解读:把握黄金期 家长配合是关键
宁波爱尔光明眼科视光与小儿眼科医生指出,弱视治疗的核心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坚持训练"。3至6岁是视觉发育敏感期,此阶段治疗效果最佳,部分患儿甚至可在数月内显著改善。昊昊的成功案例得益于三点:
1、及时就诊:5岁处于弱视治疗黄金窗口期;
2、个性化方案:分阶段调整训练内容,针对性解决视力、调节、融像问题;
3、家庭支持:家长全程配合,保障训练频率与质量。
医生特别强调,弱视治疗需长期坚持,即使视力达标后仍需巩固1-2年,待三级视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稳定且2-3年无复发,方可视为彻底治愈。
---
呼吁关注儿童眼健康 科学防治弱视
每双模糊的眼睛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等待被点燃的璀璨宇宙。当孩子说“我看不清”时,请握住他的手——因为3-6岁的光明突围战,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据统计,我国弱视儿童发病率约为2%-4%,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较高比例。宁波爱尔光明眼科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眯眼、歪头视物、反应迟钝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筛查。通过专业验光、精准配镜及系统训练,绝大多数弱视患儿可显著改善视力,重获清晰视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