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响应教育强国战略,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由中望软件牵头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推出“标杆100”案例计划,邀请100位教育行业标杆先行者,分享在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本期走进河南城建学院,以下根据智慧建造产业学院副院长吕大为的教育实践经验整理。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学校获批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城建学院于2019年12月组建智慧建造产业学院,2021年4月获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学校“1348”战略,通过不懈努力,将河南城建学院智慧建造产业学院打造成为新工科建设改革的示范点、产教深度融合的平台、示范校对外展示的窗口,发展成为支撑河南省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高地,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国产化筑基:工业软件深度融入教学体系
在智能建造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技术自主可控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河南城建学院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以国产化工业软件为重要支撑,开启新工科教育的变革之旅。学院将中望建筑CAD、3D One Plus等国产工业软件深度融入《工程制图》《BIM技术应用》等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工具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这一举措不仅破解了技术“卡脖子”难题,更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特色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构建起“理论-实践-创新”闭环培养体系。
中望软件的技术沉淀与工程案例库,为智能建造专业注入了产业基因。针对智能建造专业,以及其他土木类专业,学院围绕工程制图、工程CAD与BIM技术应用、房屋建筑学等相关课程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利用中望软件的技术优势和行业积累,联合开发具有河南城建学院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新型数字化教材资源,对于学生培养质量和专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着眼未来,学院希望与中望软件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双方将协同开展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项目,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打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通过联合科技攻关,开展有组织的应用型科学研究。以科研为杠杆,撬动专业建设,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不断成长。
双师驱动,赛教融合:校企协同打造复合型师资及人才队伍
教师转型与人才孵化是智能建造教育升级的关键。河南城建学院计划通过中望软件的技术认证培训、企业挂职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国产软件的实践应用能力,推动“双导师制”落地,中望软件技术专家与校内教师组成教学共同体:企业导师带入真实项目案例,校内教师强化理论深度,双方在课程开发、实验教学等环节形成互补,加速教师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双重升级。
学科竞赛是检验培养成效的试金石。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如成图大赛、工业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高水平竞赛。在 2024 年 “高教杯” 成图大赛备赛期间,中望团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从软件操作技巧的细致讲解到竞赛策略的精心制定,全程为学生保驾护航。通过 “以赛代练” 的模式,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极大提升,还开阔了就业视野,在就业市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相比同类毕业生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生态共建:打造国产化教育生态的“河南城建范式”
河南城建学院与中望软件的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正逐步打破传统校企合作的固有边界,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教育生态共建模式 ——“河南城建范式”。
在未来的合作规划中,学院将携手中望软件、电子五所等行业优质合作资源,共同推进多项重要合作项目。双方计划共建 “工业软件联合实验室”“可靠性工程研究院” 等实体平台,这些平台将成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实现技术与人才的双向赋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将大力推广 “双导师制” 与 “项目制学习”,邀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课程实施,确保每年有 20% 以上的专业课程由产业师资授课,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此外,学院还将试点 “订单式培养” 制度,建立学习成果与企业岗位能力认证的互认通道,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为企业输送 “即用型” 人才。
从教学工具的国产替代,到人才培养的生态重构,河南城建学院与中望软件的合作,不仅为智能建造领域输送了“即用型”人才,更探索出“教育-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河南范式。这种以国产工业软件为底座、以产学研用为框架的教育创新,正在重塑新教育的未来形态。
关于中望软件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决方案商,拥有7大全球研发中心,深耕教育领域16年,为超4000所院校及8.5万所K12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支持。
关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挂靠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秘书处设在电子五所,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持续开展产业研究、公共服务、生态培育等多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发展。
关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中心于 2022 年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筹建,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推动国产替代。
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
由工软数创牵头组建,院士领衔专家团队,汇聚近百家单位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主攻设计与仿真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