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多动症似乎总是和调皮捣蛋、坐不住、吵闹不休等行为联系在一起。然而,有一种多动症却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影子,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那就是“安静型多动症”。
9岁女孩贝贝,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课堂上,她从不和同学交头接耳,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回到家,也会自觉地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可是,最近贝贝的成绩却直线下滑。老师反映,贝贝虽然看似在认真听讲,但提问时她却经常一脸茫然,眼神飘忽,明显是走神了。家长起初以为是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次严厉批评,可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善。直到带贝贝来到厦门湖里儿研中西医结合诊所,才得知她患的是“安静型多动症”。
多动症,医学上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不只是简单的 “好动”。它主要有三大核心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在传统观念里,人们往往只关注到了多动和冲动的表现,比如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手脚小动作多、大声喧哗、难以安静地玩耍等。但实际上,像贝贝这样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表现,而多动和冲动症状不明显的“安静型多动症”,同样不容忽视。
“安静型多动症”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它的几个典型表现很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略:
①注意力极易分散
这类孩子在写作业时,可能写一会儿就开始发呆,眼睛盯着书本,思绪却早已飘远。一个简单的作业,正常孩子可能半小时就能完成,他们却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而且错误百出。就像贝贝,原本成绩不错,自从患了“安静型多动症”,成绩一落千丈,就是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②做事丢三落四
他们常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在考试时忘记写名字、漏做题目。日常生活中,也会频繁找不到自己的东西,比如书本、文具等。这并不是他们粗心大意,而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存在缺陷,难以完整地关注和处理一件事情。
③执行指令困难
家长让他们去做一件事,可能反复提醒多次,他们才会行动,而且还经常做不到位。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也常常无法按时完成,不是故意违抗,而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无法理解和执行指令。
④社交方面障碍
他们可能看似安静内向,但并非是真的性格如此。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在与小伙伴交流时,可能无法专注倾听对方说话,经常答非所问,久而久之,就会被其他孩子孤立,自己也会变得更加孤僻。
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显示:我国 30% 的多动症患儿确诊时已错过黄金干预期,而其中 60% 被误认为 “文静乖巧”。“安静型多动症”就像一个隐形的小偷,它不会让孩子大吵大闹,却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孩子的注意力,偷走了他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干预,会对孩子的学业、社交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厦门湖里儿研中西医结合诊所专家提醒,一旦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等疑似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评估和诊断。
“安静型多动症”虽然隐匿,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多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干预,就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找回失去的注意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