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这句古语,精准诠释了扁圣中医馆陈风何主任的行医准则。
年过六旬的陈主任,总是身着整洁白大褂,带着温和笑容迎接患者。坐诊时,他毫无架子,真诚对待每一个人。看诊中,无论患者问题多繁杂,他都耐心解答,不嫌厌烦。自扁圣中医馆开通网上问诊,他常牺牲休息时间,及时回复患者用药咨询。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治病更要治心,中医调理不仅要关注病症,更要调理身心。”
陈主任有着四十多年的从医经历,先后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中心医院和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坐诊。多年的丰富接诊经验,让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辨证体系。他在调理患者身体时,尤为注重整体观念,始终强调 “百病生于气”。在施治过程中,陈主任会依据临床辨证和病人体质,将辨证与辨病巧妙结合,处方用药灵活多变,一切以实际疗效为根本。他的方子融合了经方、时方和验方,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决定扶正与祛邪的方法。许多患者反馈:"陈大夫的药,吃着吃着全身都舒服了。"
其中有一个接诊案例,陈主任说就是那个患者让他更加坚守本心。那个患者就是被顽固性失眠困扰五年的李女士。初次就诊时,她面色晦暗,眼周青黑,自述每晚只能浅睡2-3小时,长期依赖安眠药。陈主任通过详细问诊发现,患者除了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典型症状外,还伴有胸闷胁胀、口苦咽干等表现。舌诊见舌红少津,边有齿痕;脉象弦细。主任诊断她为肝郁脾虚、心神失养。
治疗上,陈主任采用个性化方案调理:以柴胡疏肝散合归脾汤加减,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治疗期间,陈主任还同时指导她用中药泡脚,并传授了不少调节情绪的养生技巧,更时常询问她的病情状态,适时调整方药。
经过一个月调理,李女士的睡眠时间延长至5小时,安眠药用量减半。三个月后随访,已完全停用西药,每晚能自然入睡6-7小时。更让她惊喜的是,不仅多年失眠好了,自己的情绪状态也改善很多,干什么事情都有动力和激情。这个案例让陈主任更加坚信:"真正的良医,既要治病,更要医心。当患者身心同治时,再顽固的疾病也有转机。
在陈主任看来,真正的良医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有仁爱之心,而这正是他四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