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响应教育强国战略,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由中望软件牵头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推出“标杆100”案例计划,邀请100位教育行业标杆先行者,分享在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本期走进深圳大学,以下根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系副系主任熊琛副教授的教育实践经验整理。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现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基地,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下设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以“夯土筑诚、砺木至臻”为院训,依托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其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智慧交通专业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备智能建造、韧性地下空间等领域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国产软件赋能教学科研,构建自主可控教学体系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明确提出了“以国产工业软件支撑学科创新”的战略方向。面对国产工业软件替代的趋势,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积极行动,将中望软件深度融入教学与科研体系。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等课程中,学院果断选择中望软件取代国外软件,并开发了一系列专属教学案例,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的同时,也为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形成“理论授课-案例实操-项目攻关”三维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中望建筑CAD和中望3D等软件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制图课程中,完全替代了原有的国外软件。例如,在智能建造专业教学中,中望3D凭借其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模型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与《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中,学生能够迅速掌握3D打印技术的基础操作,并利用该软件进行复杂模型的设计与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此外,中望软件灵活的网络授权模式为全校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获取授权进行备课,而学生无论是在机房还是宿舍,都可以使用正版软件完成作业。研究生们则可以借助中望CAD软件高效地完成科研项目图纸绘制,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三阶递进产教学路径,锤炼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大湾区教育领域的标杆,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与中望软件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产教融合路径。中望的建筑工业软件、数字孪生引擎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建造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和《金工实习》等多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们得以全程参与从模型设计、仿真到实际制造的全过程操作,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强调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此,学院初步构建了“国产软件+工程实践”的特色教学模式。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制图与数字建筑》等核心课程中,形成“基础操作-项目实训-创新竞赛”三阶递进的教学路径。学生通过完成建筑工程数字化建模与优化,系统性地提高了自身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中望软件在这些竞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升了专业技能,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一步锤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聚焦关键技术突破,构建产学研生态共同体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潮头,学院深知国产工业软件突破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因此,明确提出要构建多专业协同平台以及实现工程知识图谱与AI技术的融合应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学院将中望软件视为连接教育链与产业链的重要纽带,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
在产学研生态建设方面,学院期待与电子五所,行业协会在三个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学科共建委员会、构建“双师型”专家库、搭建“产学研项目池”。通过多方协作,共同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教育生态系统,助力大湾区智能建造产业蓬勃发展。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正以国产软件为支点,撬动未来土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升级。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创新产教融合范式、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学院不仅为大湾区输送了数千名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自主可控+产教融合”的深大方案。面向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产业”三螺旋联动,朝着世界一流土木工程学科的目标稳健迈进。
关于中望软件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决方案商,拥有7大全球研发中心,深耕教育领域16年,为超4000所院校及8.5万所K12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支持。
关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挂靠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秘书处设在电子五所,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持续开展产业研究、公共服务、生态培育等多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发展。
关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中心于 2022 年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筹建,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推动国产替代。
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
由工软数创牵头组建,院士领衔专家团队,汇聚近百家单位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主攻设计与仿真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