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中国西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研究中心在成都市锦江区召开首次筹备会议,标志着该中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该中心由四川省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成都高新区鸿钧人工智能研究院、迪洛斯人工智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等四方共同发起,旨在构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平台,打造西部地区国家战略能力的技术备份节点和产业落地高地。
筹备组负责人介绍,研究中心将着力构建“研、产、政、资”四大功能板块,系统形成技术验证、产业落地、政策研究与资本转化一体化的支撑体系。
其中,在“研”的方面,中心将汇聚大模型与基础AI能力,建设面向能源、航空、制造、文旅、金融等重点行业的技术验证与测试区,推动关键技术向具体场景的转化。
在“产”的方面,中心将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及地市级政府建设应用试验场,推动AI与实体产业协同开发,形成可复制的应用范式。
在“政”的层面,研究中心将设立政策机制研究平台,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团队,开展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政策研究,为地方政府及行业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在“资”的方面,中心将牵头设立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基金,依托孵化器与加速器平台,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同时链接社会资本和资本市场,构建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资本的完整闭环。
据悉,研究中心正式运营后,将第一时间启动两项重点工作。其一是发起举办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峰会,邀请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汇聚成都,共同探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与中国AI应用生态体系的战略构建。其二是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产业蓝皮书》,系统总结当前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与政策趋势,形成面向未来的应用场景参考体系和技术转化路径建议。
会议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已步入深度演化的新阶段,行业焦点正从“模型能力的比拼”全面转向“场景落地的竞赛”。只有将AI技术广泛、深入地嵌入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真正转化为实用的生产力工具,才能验证其技术的先进性与引领性。中国西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研究中心的设立,正是对这种趋势的前瞻性响应,是推动AI从“强模型”迈向“强应用”的重要抓手。
作为项目落地的承接地,四川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战略平台,四川正加快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技术备份区”。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中国西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研究中心之所以以“中国西部”命名,正是意在充分发挥四川在地理区位、科技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核心优势,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建设,服务国家在西部打造新一极科技增长极的总体部署。
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未来三年将布局50类重点应用场景项目,计划孵化培育50家以上高成长性AI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集群。目前,运营平台公司和专项基金正同步筹备中,首批重点场景项目将在年内启动实施。
业内专家认为,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家重大科技生产力布局,提升中西部在国家战略中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