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的三月天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在桐庐县滨江公园生动上演。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法学2401班的青年学子们以"共促消费公平"为主题,将专业学识化作法治春风,通过沉浸式普法,让“消法”的条文深入人心,让市场公平的种子在春日暖阳中焕发新生。
清晨的滨江公园回响着清越的读书声,法学2401班的学子们手持法典,以"一人领诵、众人和鸣"的创新形式,将"七日无理由退换""三倍赔偿"等法律条文转化为铿锵誓言。当一条条宣言穿透晨雾,晨练的市民纷纷驻足,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更有老者戴上老花镜认真对照发放的普法手册,跟随着朗朗读书声细心阅读。这种"法条场景化"的演绎,让原本艰涩的法律术语化作具象化的权益盾牌。
"健身房跑路如何追责?直播间买到假货怎样索赔?"在情景式普法专区,学生们将社会热点转化为维权剧场。通过真实案例的情景再现,结合《民法典》《电子商务法》等交叉法律解析,为市民拆解预付卡陷阱、直播带货套路等新型消费维权难题。消费者张女士在学子指导下,当场通过全国12315平台完成了一起搁置许久的购物纠纷投诉。"这些复杂的法律条文原来真的能实实在在的帮到我们老百姓!"她感慨道。
面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法治需求,学子们展现出创新智慧。为银发群体特制的"防骗漫画长廊",用诙谐笔触拆解保健品骗局;面向青少年开发的"维权剧本杀",让法律知识在角色扮演中自然渗透;而扫码即看的普法微视频,则让匆匆路过的上班族也能获取"法律快充"。这种分层定制的普法策略,实现了法治宣传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质变。
活动现场许多路过的群众纷纷加入普法教育活动,发放普法资料30余份,通过多种方式,加深了大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理解。人文与法学学院的何锋老师现场点评道:"我们的学生用专业性与温情架起了法理与民生的桥梁,他们的创新实践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青春注脚。"据悉,该班级将持续开展民生普法工作,通过云端课堂、线下宣讲普法等多元形式,让法治精神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
这场春日里的法治邂逅,不仅擦亮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警铃,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以专业赋能社会的责任担当。当法治信仰与青春力量相遇,公平消费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卢嘉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