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提升 六年新高印证向好趋势
3月28日晚,中信金融资产发布2024年度业绩,全年收入总额1127.66亿元,同比激增60%,实现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同比增长超预期,平均股权回报率与基本每股收益双双创下六年来新高。财报显示,中信金融资产继续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拨备覆盖率达226%,资产质量防线进一步加固,为后期可持续发展留足了空间。新增融资成本显著下降,利息支出保持稳定,财务结构持续优化,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改革化险三年,非主业金融子公司出清,中信金融资产实现了经营业绩和发展质效的显著提升。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与资产规模同比双增,稳居核心增长引擎;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协同效应初显,为多元化发展注入动能。总体来看,中信金融资产收入、利润逐年增长,主要财务指标持续修复,向上向好趋势清晰稳固。
创新破局 标杆案例彰显责任担当
中信金融资产以创新为刃,不断突破传统AMC的能力边界。
针对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中信金融资产通过“增量资金+品牌代建+销售闭环”三位一体模式,让停工数年的城市地标重焕生机:董家渡项目通过业态重构、品牌焕新、数字化营销组合拳,使项目从“烂尾楼”逆袭为区域消费新地标,数万购房家庭得以安居,数百家商户重启经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彻底解决。这种“救资产与救产业并重”的实践,被业界誉为“纾困模式2.0”。
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领域,中信金融资产创新实践同样可圈可点,将“绿色思维”植入资产经营全链条:在西北某光伏电站重整中,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提升发电效率,同步对接碳交易市场实现环境权益变现,让“沉没资产”转化为“绿色生产力”;在长三角某高端制造园区处置中,创新“产业择商”机制,优先引入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仅重塑了资产价值,也擦亮了AMC服务“双碳”战略的实践品牌。
数字化变革则为传统业务插上智慧翅膀。据悉,中信金融资产自主研发智能处置平台,集成资产画像、价值评估、智能匹配等核心功能,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智慧决策”的跨越。在华南某跨境债务重组案例中,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境内外债权人权益实时确权,将传统需要数月的谈判周期压缩至两周,开创复杂风险处置的“加速度”。这套“科技+金融”的融合打法,正在重新定义特殊资产行业的标准范式。
纳入恒指 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3月29日,中信金融资产在香港召开业绩发布会,六年来首次重返香港资本市场。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投资者的重要窗口,本次重返香港资本市场召开发布会,以详实的解读全景展现了公司战略发展成果,每一组数据、每一个案例都成为投资者信心的强心剂。
近日,中信金融资产入选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金融业指数、恒生大中型股指数、恒生中型股指数、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恒生增幅指数、恒生港股通金融业指数等7项指数,公司股票也将再次入选港股通标的股,是对其综合实力与行业地位的权威认证。恒生指数作为亚洲资本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其成分股企业代表行业标杆与增长潜力。
截至2025年2月25日,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总数为2633只。恒生综合指数505只成分股,涵盖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95%的市值,包含大型、中型和部分小型公司,对市场的反映更具整体意义。中信金融资产进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意味着通过了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对企业市值、流动性、财务表现、行业代表性、合规治理、市场认可度等多方面的衡量,对企业是利好激励,同时,对不良资产行业,也是一种激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