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雷锋》杂志社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办,百余家公益组织联合举办的“2025首期雷锋精神研讨会暨‘身边雷锋’系列公益活动推进会”在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公益组织代表及雷锋精神践行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分享学雷锋活动的实践成果,共话雷锋精神传承的新路径。
共探雷锋精神时代价值
会议伊始,多位嘉宾对会议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殷切期望。武警内蒙古边防总队原政委李炳天将军表示:“雷锋精神研讨会应该大力地开展下去,宣传好,让雷锋精神不断地发扬光大。”海军第一位硕士舰长贾晓光大校指出:“由《雷锋》杂志社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举办的雷锋精神研讨会非常有必要,雷锋精神涵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祝愿大家在学雷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雷锋生前所在团赵锦方副政委也送上祝福:“预祝雷锋精神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雷锋精神在你们的宣传下能够更加地发扬光大。”雷锋班第十六任班长朱华寄予厚望:“祝愿雷锋精神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能够借此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
随后,《雷锋》杂志社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磊发表了题为《雷锋精神的传承与新时代实践》的主题演讲。他强调,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核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李磊结合国家近年出台的学雷锋政策,详细介绍了《雷锋》杂志及《雷锋》杂志社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在传播雷锋精神、推进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
为持续扩大雷锋精神的影响力,《雷锋》杂志公共事业服务中心连续两年联合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推出3月5日学雷锋公益广告,将雷锋精神传递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同时,中心还积极配合驻京部队开展文化活动,让雷锋精神在为强军事业奋斗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发现身边雷锋”优秀案例展播
在“发现身边雷锋”优秀案例展播环节,多位“身边雷锋”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与会者。
徐俊亮、曾荣贵、周卫兵、韩云鹤、潘书生、石玉娥、傅华、宁德军、苟云江等“身边雷锋”的平凡事迹,却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他们或是扎根基层,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或是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勇敢与无私守护他人;或是以点滴善行温暖人心,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伟大力量。这些鲜活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学雷锋的行列,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文明篇章。
他们的感人事迹在雷锋杂志客户端发布后,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宣传。例如: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安徽青年报》用整版详尽报道曾荣贵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在平凡岗位上为公益事业贡献的不平凡力量;地方党委机关报《松原日报》则以“身边雷锋”为题报道傅华的善行义举,这些报道不仅让“身边雷锋”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更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为新时代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百城万人学雷锋”掀起志愿服务热潮
会议还对“百城万人学雷锋”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引发了热烈反响。在《雷锋》杂志社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的积极倡导下,“身边雷锋在行动,百城万人学雷锋”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河南、河北、江苏、广东、浙江、甘肃、新疆、青海、山东、山西、福建、贵州、湖南、江西等一百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上万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街头巷尾,为近百万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形成了“百城联动、万人同行、一地一品”的鲜明特色。
活动现场播放了全国各地学雷锋活动的精彩视频,画面中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受助群众感激的笑容,以及一个个暖心的瞬间,深深打动了与会者。
雷锋杂志社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赵多多表示,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也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践行雷锋精神单位代表发言
在“践行雷锋精神单位代表发言”环节,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雷锋精神践行者受邀分享他们的实践故事,展现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活生命力。
北京中华家风馆馆长李正以家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如何将雷锋精神融入家庭。他提出,家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通过将雷锋精神纳入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雷锋精神成为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和实践。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青年志愿者代表贾紫博在会议中分享道: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力量,二十五所不仅致力于推动航天科技发展,更将弘扬航天精神与雷锋精神作为使命,将“航天文化进万家”作为重要实践方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如航天科普教育、社区志愿服务等,让航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
此外,二十五所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从帮扶弱势群体到开展环保行动,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展现了航天人在新时代的担当与情怀。二十五所用切实的行动证明,航天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筑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
会宁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杨耀先分享了会宁县小雨点爱心救助公益协会的感人事迹。他详细讲述了公益协会如何通过一系列暖心行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些公益行动不仅点亮了无数人的生活,也展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雷锋力量,为社会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这些生动的实践故事,让雷锋精神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也让与会者深刻感受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广泛影响。他们的分享不仅是一种经验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号召,激励着更多人以实际行动加入学雷锋行列,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文明篇章。
雷锋精神传承与实践
会议期间,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实践探索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会宁县学雷锋公共服务实践基地的授牌,标志着学雷锋活动在基层的进一步深化与落地,为雷锋精神在更多城市和社区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会宁县小雨点爱心救助公益协会的杨耀先、贾世平、陈宗斌、冉军林、李玉菊、雷建刚因在公益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称号,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鲜活榜样。
此外,北京中华家风馆馆长李正向《雷锋》杂志社公共事业服务中心赠送了一幅珍贵的雷锋画像,这一充满艺术感的礼物不仅是对雷锋精神的礼赞,更象征着雷锋精神将以多元化的形式深入人心、永驻心间。这一系列仪式不仅展示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多样实践,也为雷锋精神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展望雷锋精神传承新图景
活动最后,李磊主任就雷锋精神传承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描绘了一幅新时代学雷锋的宏伟蓝图。他强调,未来将以更高标准推进“学雷锋公共服务实践基地”的落地建设,为基层学雷锋活动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将着力构建“全国学雷锋公共服务社群”,汇聚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继续深化“发现身边雷锋”和“百城万人学雷锋”两大行动,通过发掘和宣传普通人的善行义举,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李磊主任还提到,将依托鸿蒙技术,以科技赋能雷锋精神传承,开发“全国学雷锋公共服务平台”。鸿蒙技术凭借其分布式架构和全场景互联的优势,能够高效整合分散的公益资源,实现公共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与供给的智能匹配。通过数据共享与智能算法,平台能够快速响应各地、各领域的服务需求,让雷锋精神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鸿蒙技术的创新应用,将让雷锋精神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公共服务事业注入科技温度,书写新时代学雷锋的崭新篇章。
在全体与会人员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大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学雷锋活动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雷锋精神新时代传承的有力推动。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雷锋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让爱与奉献成为社会的主旋律,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