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田田最近总让妈妈头疼。原本活泼开朗的他,近半年来频繁眨眼、耸肩,还时不时发出 “吭吭” 的清嗓子声。起初妈妈以为是孩子故意调皮,严厉批评后,田田的症状反而加重了——他开始控制不住地扭脖子,甚至在课堂上突然发出怪叫,被老师当众点名“扰乱纪律”。田田变得越来越沉默,躲在房间里不愿见人。直到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才确诊为儿童抽动症。
孩子患有抽动症,症状多种多样,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们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无法自控自己的行为。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男孩多于女孩。患儿表现为频繁眨眼、皱鼻、摇头、扭脖、耸肩、肢体抽动、喉中发声难以自控等。抽动症的主要类型表现有哪些?
1.运动性抽搐
部分抽动症患者出现一些简单的运动性抽搐,如弹指、耸肩、摇头、点头、舔唇、伸舌、皱鼻、扬眉或眨眼。还有一部分患者有复杂的运动性抽动,相对完整或相对缓慢。比如有的患者会不由自主的转动眼球,或者面部抽搐引起的一些特殊表情。患者的手臂和肩膀也会做出很多奇怪的手势。
还有一些患者会因为肌张力障碍而突然用手触碰他人,拍打家具,拍打自己的身体,或者弯曲腰腹、站立、跳跃、旋转等奇怪的姿势,往往会导致他人的误解甚至耽误。长此以往,患者逐渐变得自闭,不愿意走出家门,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孤僻,因为自卑还会对他人产生严重的敌意,导致其社会功能和人格出现严重障碍。
2.声音抽动
有一些抽动症患者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抽动症状,表现为其无意义或者是快速的对某一个声音进行重复,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主的清嗓子、咳嗽或者是发出“啊啊”“吭吭”的声音。还有一些患者会发出一些复杂的声音,他们会不由自主说出一些有意义的短句或者是更加长的句子,也有一部分抽动症患者会刻板的重复所发出的完整的句子,还有很多患者会发出明显的污言秽语。
3.其他行为障碍
首先,部分患者患有抽动症,导致情绪异常不稳定,学习困难。攻击性行为发作期间,会出现尖叫、攻击他人或撞墙、威胁攻击他人等明显行为。事实上,有些患者也会有异常的猥亵行为。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面对孩子的这一状况,家长的细心护理和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1.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抽动症并非孩子的过错,他们正经历着一种难以自控的身体反应。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对孩子进行指责或施加压力,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相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2.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因、糖分等,这些都可能加重抽动症状。同时,鼓励孩子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等,这些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身体状况。
3.及时就医: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厦门湖里儿研中西医结合诊所提醒:抽动症不是 “坏孩子” 的标签,而是需要被科学对待的健康问题。通过早期识别、专业干预和家庭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抽动症,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家长应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孩子一起面对挑战,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成长环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