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布语
下一个诞生DeepSeek的城市,会在哪里?
很多人会想到坐拥中关村的北京,或者拥有华为、腾讯等巨头的深圳。但其实在人工智能的竞逐中,广州扮演的角色同样不可替代。千年商都,堪称是一座AI生态之城。
就在DeepSeek引爆美国科技界的同时,来自广州的智能驾驶企业文远知行,被曝获得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的投资。消息一出,文远知行的美股股价一路暴涨,震动华尔街。
事实上,广州从未缺席这场AI科技浪潮,早在“杭州六小龙”出圈之前,一座AI产业的生态高地已经呼之欲出:
广州琶洲,仅15.1平方公里的江心岛上,进驻了超过120个行业大模型,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大模型企业已经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无数AI创意、算法论战在这片土地交相辉映,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崭露头角,不知不觉,琶洲已经成为国内AI应用的试验场,率先完成“技术—场景—商业”的闭环。
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从这片AI生态高地走出的“独角兽”们,未来会带来怎样颠覆性的改变?
AI高地
曾经有人作出这样的论断:正如21世纪的00年代属于天河北、10年代属于珠江新城,广州在20年代的风向标,就是琶洲。
如今,琶洲风云际会。
这里是全球互联网总部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截至目前,已经有腾讯、阿里、唯品会、小米、欢聚时代、趣丸科技等十几家互联网头部企业进驻于此。高楼大厦林立之间,蕴含着数字经济的强大活力。
从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脉络上看,琶洲所处的海珠区是互联网创新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经是微信成长的福地,这一国民APP的总部,至今还坐落在广州塔下的TIT创意园里。
十几亿人的指尖滑动,让广州成为中国互联网信息流的集散与分发中心、首屈一指的流量大城。而在近年来的AI浪潮里,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的琶洲,同样占据着关键位置。
业内有一个说法,国内AI创业的典型路径是:在北京杭州找技术,在广州找应用场景,再去香港找融资。而琶洲,正是无数初创企业走向独角兽的关键节点。
从地理位置上看,琶洲正好位于广州最具有科创活力的“第三中轴线”上:
图源:国民经略
从黄埔的科学城,到天河科技园、科韵路、金融城,再到番禺的大学城、思科(广州)智慧城,甚至南沙的示范区……广州最具有“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群,几乎都扎堆在这条轴线上。而位于中心点的琶洲,成为了资金、技术人才的富集地,海量机遇的汇集之所。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算力和数据被称为AI产业的三大支柱。海珠区近年来也在AI基建上不断加码,打造沙溪智算中心和琶洲算谷。同时还拿出真金白银,对单家大模型企业予以最高1500万元的现金奖励。
在最近位于琶洲的“百万英才汇南粤”首场招聘会里,包括树根互联、致景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一齐亮相,有媒体发现,现场开出了百万年薪的企业为数不少。
对AI基建的持续投入和对高端人才的渴求,让海珠琶洲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产业高地,AI创新的孵化场。
产业雨林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在对广州的多家AI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广州的人工智能企业大致有两条成长路径,一是早期从视觉识别技术起家的公司,二是在互联网创业中积累了大量数据的科技企业。
但无论是哪一条发展路径,企业都将应用场景视作生命线。
在琶洲,AI产业也展现出在应用层全面爆发的独特场景。在琶洲目前进驻的AI企业里,几乎都是垂类的行业大模型。
例如2023年在海珠注册成立的铁刃智造,就是专注于AI时代下的私有化数据存储领域,这家公司研发的飞牛私有云系统已经展现出强大潜力,瞄准着千亿级的蓝海。
琶洲AI企业的务实气质,或许与这里与生俱来的商业基因有关。
在古代,位于琶洲的黄埔古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是万商云集、舟楫穿梭之地。来自各国的商船满载货物汇聚于此,为千年商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20多年前,广交会的场馆搬迁至琶洲,来自全球的贸易流动不仅带来了海量的经济效应,更赋予了这里对商业模式的敏锐嗅觉。这里的企业,天然就懂得抓住赚钱的风口。
广交会展馆 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而在AI商业场景的利用上,海珠走在了广州各区的前列,甚至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全要素试验场”。
在产业上,海珠区拥有阶梯式布局的丰富产业载体,堪称产业的“热带雨林”。
从CBD里的总部经济和消费服务业,到产业园区里的科创企业,再到村级产业园里的小微企业……海珠在给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适宜空间的同时,也为AI赋能产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场景。
拥挤的城中村街道、忙碌的制衣工人……你也许对这种家庭式的制衣作坊抱有“低端、落后”的印象。但事实上,纺织业是海珠最早喝上AI这口汤的产业之一。通过AI大模型Fashion Mind,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在成千上万种品类中精准匹配布料,生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时尚款式。
致景科技的Fashion Mind印花提取
而海珠对于AI场景应用,不仅仅是产业领域,更在于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琶洲实验室里,基于AI的脑机接口技术让高位截瘫患者可以自主移动;海珠政务云脑大模型让公共服务更加智能、精准;通过线上线下OMO融合教育平台,让教学成果得以可视化;以AIoT为技术支撑,为海珠的古树名木建立电子档案……
琶洲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测试“脑机AI智慧病房”系统的性能(图源:广州日报)
在2022年,海珠区就开放了包括物联网、AI文旅在内的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好的场景在带来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面貌的质变。
事实上,这种“热带雨林”的产业变革趋势,对于初创期的AI企业来说有着极强的催化效果,赋予了其极强的造血能力,也应运催生了一批“虎势汹汹”的科技企业:
阿里的AI旗舰应用夸克;
贯通纺织全产业链的致景科技;
垂类大模型领域的领跑者云蝶科技;
聚焦AIGC和内容商业的筷子科技;
专注于直播电商领域的茉莉数科;
杭州有“六小龙”,琶洲也有了自己的“五小虎”。这五家企业虽然体量不算很大,团队只有区区数百人,但却已经展露出对当前AI生态颠覆性的力量。
何以成“虎”
最近,夸克宣布将基于阿里通义推理及多模态大模型进行全面升级,这一被称为“阿里四小龙”之一的app将告别传统搜索,升级为一个All in One的“AI超级框”,满足用户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类AI需求。
夸克AI超级框
在夸克对外发布的消息中,不少人都注意到: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的Title,已经升级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夸克CEO。
为某一业务专门设立CEO,意味着其在阿里商业版图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款曾拿下2亿下载量、AI应用日活榜全国第一的app,其主体公司和研发团队都在海珠琶洲。
“琶洲五小虎”,为何足以撼动当前的AI生态链?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各自垂直领域的领先地位,撬动起了千亿级的相关产业,潜力巨大。
致景科技作为一家从海珠成长起来的企业,目前产业已经覆盖全国纺织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无论是上游的飞梭智纺、中游的对布机器人还是下游的致景服装AI大模型,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赋能了上万家中小企业。
而依托茉莉数科自研电商直播数字化系统——豹播,最快仅几秒就能为电商直播生成3-4个可直接使用的脚本。在AI的操盘手下,茉莉数科迄今服务了天猫、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在内的4000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一年促成直播电商交易额约50亿元。
茉莉数科公司内部直播间(图源:N视频)
筷子科技作为AIGC领域的佼佼者,用算法改写了商业视频的逻辑,让营销公司可以批量化地生产灵感。筷子科技CEO陈万锋曾举例,在一家电商企业,一个5人团队每天可以制作分发 3000-5000 条高质量的个性化视频。这样一个覆盖商业视频生产全流程的平台,目前国内还没有竞品。
筷子科技一键生成视频功能
而云蝶科技则是垂直类大模型的集大成者,在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都有专属的产品和应用方案。云蝶科技也是国内少数尝试用小算力训练大模型的AI企业,这种思路和如今的DeepSeek不谋而合,让其在短短五年成为国内AI行业的第一梯队。
云蝶科技云蝶科技标杆项目:海珠区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图源:N视频)
“琶洲五小虎”对于各自领域行业的赋能,具有明显的开创意义。而对于人工智能行业本身,则是提供了一种更为宝贵的落地思维。
根据智库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当前超过80%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正在走向死亡,这一失败率是非AI创业项目的两倍。研究显示,AI创业项目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脱节”。
事实上,在很多企业扎堆砸钱投入通用大模型时,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如ChatGPT般的通用大模型,具备通识能力,但不能解决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专业问题。
然而在琶洲这样一个“全要素试验场”里,AI的梦想在现实中有了落脚之处,企业能在更为务实的氛围里探索AI与其它业态的融合,跑出“技术—场景—商业”的闭环。
“AI能力不是用来作秀的,必须扎根行业,才能释放价值。”云蝶科技田雪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五小虎”给AI生态带来的启示,也大抵如此。
“千行百业”,未来可期
除了“五小虎”所代表的产业,这些企业领导者本身的经历也值得关注:即使算上新任夸克CEO吴嘉,“琶洲五小虎”的创始人均为跨界而来,并非AI创业的原住民。
筷子科技CEO陈万锋在成立筷子之前,在宝洁工作了十余年,管理过不同的品类的品牌建设,也是搭建宝洁数字媒体运营体系的负责人。
云蝶科技CEO田雪松早年从事教育科技领域,后来受邀来到碧桂园,2019年他与几名“广漂博士”一起成立了云蝶科技,早期业务又回归到自己最关心的教育行业。
致景科技创始人赵振洪出身在一个纺织家族。在2013年,他陪同一名外地客商来到中大布匹市场寻找布料,挨家挨户找了两天,依然无果。这个计算机专业的年轻人萌发了“这些布料是否可以全部上网分类”的念头,那一年成立的纺织品B2B平台“百布”正是赵振洪创业的起点。
茉莉数科的创始人林敏是土生土长的广州80后,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进入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在2015年开始和朋友创业母婴电商的赛道,而后又转入电商内容服务领域。林敏也是目前国内AI企业里少数的女性掌门人。
几名创始人的背景和履历完全不同,却在琶洲这块土地上,不约而同选择了AI应用的赛道,除了时代的风云际会之外,也反映出广州这座城市最大的特征:千行百业,兼容并包。
正如海珠的产业和城市面貌在AI浪潮下迎来焕然一新的改变,“琶洲五小虎”也在这座产业雨林里汲取养分、不断成长,已初步具有引领时代的潜质。
与此同时,海珠也通过举办算法大赛等方式,向全世界广发“英雄帖”,以赛引才、以赛促产,为人工智能产业夯实人才根基,不断提升企业成长土壤的“肥力”。
在今年的4月即将举行的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里,就预计有8000支海内外算法模型和算法应用团队参赛。其中或许就有许多行业翘楚,加入到“五小虎”的行列之中,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新鲜血液。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琶洲跃出的“五小虎”,必将搅动AI产业风云。
从琶洲AI生态中涌现出来的“弄潮儿”们,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还要留待未来书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