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雪山映照初心,奔腾江河激荡使命。全国两会闭幕之际,一场跨越黔滇两省四市州的考察行程在云贵高原展开。四昼夜间跋涉侗寨苗乡、探访花卉大棚、踏访千年古城,见证乡村振兴新气象,探寻绿色发展新路径,共话文化传承新篇章。这趟"黔滇之行"既是对脱贫攻坚壮阔历程的深情回眸,更是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奋进蓝图。广大党员干部当从这跨越山水的行程中领悟战略深意,以实干担当共同勾勒新时代的"多彩画卷"。
感悟“布谷催春”的振兴深意,厚植“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在初心如磐中共绘“幸福画卷”。“布谷布谷快播种”,一首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唱响了黔贵山乡的奋斗号角。在黎平肇兴侗寨,考察团队与村民围坐火塘,听驻村书记谈产业兴旺,看非遗传承人展文化自信,赞返乡青年绘创业蓝图。从昔日的“久困于穷”到如今的“游人如织”,这片土地用“旅游+文化”的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致富之门。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民生“痛点”作为工作“靶点”。既要守护侗寨鼓楼里“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以“联农带农”机制盘活乡土资源,让梯田变“金田”、山歌成“金曲”;也要紧扣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关切,在“街头巷尾”问需于民,于“田间地头”问计于民,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让共同富裕的春风染绿每座山乡。
感悟“雪山花海”的生态深意,践行“两山相融”的发展理念,在绿色转型中共绘“锦绣画卷”。“丽江春雪落,山花映日红”。玉龙雪山脚下,智能温室大棚中“淡妆”“红船”等上百种鲜花竞放,纳西族工人和月华的笑容与花儿交相辉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员干部须以“国之大者”的视野守护生态底色,既要借科技之力让“植物王国”绽放“美丽经济”,打造“三生融合”的现代产业园;也要以制度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探索绿色产业、生态补偿新机制,让群众端稳“生态碗”、吃上“绿色饭”。当雪山脚下的鲜花走向世界,当千年古城的茶香飘进万家,云贵高原上定会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感悟“古城新韵”的文化深意,延续“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在薪火相传中共绘“文明画卷”。八百载丽江古城,石板路上烙着茶马互市的繁华,东巴文中藏着“天雨流芳”的智慧。考察团队驻足“情谊”雕塑前,重温徐霞客与木氏土司的交往佳话,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从侗族大歌的千年传唱,到纳西古乐的活态传承;从“长江第一湾”的文明交融,到遵义会议的红色火种,多元文化在此交汇成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党员干部当以“守护文明根脉”的自觉,既要让非遗技艺“活起来”,培育“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精神高地”;也要以“互联网+”为桨,将侗歌、东巴文等文化符号转化为“流量密码”,让传统与现代“美美与共”。正如“高原明珠”在新时代愈发闪耀,文化自信的灯塔必将照亮乡村振兴的航程。
从乌蒙山到玉龙雪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此次考察行程铺展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长卷。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奋进姿态,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激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华彩篇章!(供稿人:南通开发区管委会 赵景锋)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