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漫过开封的街巷,万家灯火渐次隐入静谧,唯有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的灯光依旧明亮。呼吸机的低鸣、监护仪的律动、担架轮轴的轻响和医护人员匆忙而稳健的脚步声,共同汇成这盏灯下,昼夜不息的生命交响。
这里是与死神交锋的前沿阵地,每时每刻都有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专业与责任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而坚守在这支队伍最前方的,正是急诊科主任——时俊霞。
在那盏永不熄灭的灯下,时俊霞主任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无论深夜几点,她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急诊通道里、监护屏幕前,以专业为炬,为挣扎在危重边缘的患者及家属,点亮一束生的微光。

图/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抢救现场:果敢者的生死博弈
急诊科的每一秒,都是与生命的赛跑。对大多数人而言,这里充斥着紧张、焦虑、对生的祈祷和死的畏惧;对时俊霞主任而言,这里是她用专业守护生命的 “战场”—— 多年深耕急危重症领域,尤其老年急危重症救治的专长,让她总能在混乱中精准找到破局关键。
去年冬日的一个深夜,河大一附院急诊科接收了一名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的高龄患者。陪同家属已是满头冷汗,手足无措。时主任迅速进入病房,仅凭短短几分钟的观察与询问,便判断病情危重,需立即干预。她立刻组织团队,协调呼吸支持、建立静脉通路、应用急救药物,整个抢救流程环环相扣,没有半分迟疑。两小时后,患者胸廓起伏渐趋平稳,意识也慢慢回笼,病情稳定后顺利转入监护室。事后家属感激地说:“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那一刻,时主任就像黑夜里的明灯,驱散了我们所有的恐惧。”
类似的场景并不罕见。另有一次,一名年轻工人因施工意外大出血,送医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征兆。时俊霞一边指挥按压止血、快速补液,一边同步调度外科、麻醉科专家到场会诊,在 “救命优先” 的原则下,她为患者打通了从抢救室到手术室的绿色通道。最终,患者在7分钟内被顺利推进手术室,转危为安。

图/急诊科主任时俊霞
年轻医生们总说,跟随时主任抢救,像参与了一场“实战演练”:她从不会被复杂病情打乱节奏,总能抓住危及生命的关键矛盾。“她的每一个决策都有临床依据,每一步处置都为后续治疗铺路。”这种沉稳与精准,源于她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沉淀——见过太多急危重症病例,熟悉不同病症的凶险节点,才能在生死关头,以果断抢回生机。“急诊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是生死分界线。”时俊霞说。从业三十余年,她带领团队逐步建立起一套涵括早期识别、快速干预和改善预后为核心的老年危重症救治体系,为无数患者赢得了生机。
科室管理:于繁乱中建立秩序
“医生的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仅靠单打独斗拯救所有的病人。”时俊霞深知,现代急诊急救更依赖于一个高效运转的体系。作为科室主任,她将临床中“精准、高效”的理念,延伸到科室管理的每一处细节。她对急诊科的改革,始于对流程的优化。针对以往存在的流程瓶颈问题,时俊霞牵头建立了“快速评估-精准救治-多学科协作”的急诊危重症诊疗模式。
在急诊分诊环节,时俊霞主任推动建立了更精准的病情分级机制,对病症及指标有更详细的定义,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患者到院后,分诊护士需在 2 分钟内完成病情分级,红区(急危重症)患者直接开通绿色通道,无需排队即可优先检查;
在多学科会诊环节,时俊霞主任牵头与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建立了急诊快速响应机制,接到急危重症通知后,专家须在10分钟内到场会诊,避免因科室间协调不畅延误救治;
在转诊和长期治疗环节,时俊霞主任严控急诊危重症病人的各项指标与疾病指征,在院内建立起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转诊指标,形成了急诊与专业科室相互配合补位、接力治疗病人的长效机制。时俊霞对危重症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也被广泛推广应用至各科室,并通过论文和学术会议推广至全国各大医院。
急诊科流程优化举措的实施,使得科室急诊平均接诊时间,包括检查时间、救治方案制定时间和抢救时间等均大幅缩短,急诊救治效率显著提升,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更让患者得到了及时全面的救治。
培养接力: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一盏灯的光亮是有限的,但它可以点亮更多的灯。” 在时俊霞眼中,科室的长远发展,最终依赖于年轻医师的成长。她将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都视为一场最生动的“传帮带”教学。她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更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时俊霞定期组织夜班轮岗训练、日常查房结合具体病例讲解危重症识别思路,同时关注医护团队心理和工作压力。“我希望他们能从我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医生。”在时俊霞的引领下,科室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传承文化,不少年轻医生短短几年就能独立处理复杂病例,有的还成了科室的骨干力量,为急诊科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无论白昼黑夜,无论风雪寒暑,急诊科的灯光永不熄灭。时俊霞三十年如一日,用她冷静的判断、坚韧的守护和对生命的敬畏,诠释着医者的真义。这盏灯,以专业为芯,照亮危重患者的生机;以责任为油,保障科室的高效运转;以温情为光,温暖每一颗焦虑的心。“掌灯人” 的意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闪耀,而是带领一支团队,把生的希望,传递给每一个走进急诊室的人。这盏灯将继续长明,这位守护者也将继续前行,在昼夜交替的急诊室里,续写着与生命同行的故事。撰稿人/周正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