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快讯 > 新闻 > 正文

毕洪英50多年经验解读中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智慧的极致体现

毕洪英50多年经验解读中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智慧的极致体现
2025-11-07 09:50:08 来源:看点时报

辨证论治:中医千年不衰的灵魂智慧

在西医精密仪器的扫描和标准化数据占据主流的今天,中医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其核心生命力,正是辨证论治——这套穿越千年的诊断哲学,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深邃的、充满东方智慧的思维方式。

26eb0ad6b445f7afbf8547d3efa14e8e.jpg

泉城济南的毕洪英从小跟随祖父学习中医,成年后也从事中医这个工作,不知不觉已经50多年了,80岁的高龄依然坚持每天给朋友们看诊,很多人说她,没必要这么劳累,休息休息吧,她总说,这50多年积累的经验能多帮助朋友们一些总比带到棺材里的强,中医难就难在辨证上,如果辨证对了,对于病症的把握也就能达到十之八九,能让朋友们少走弯路,下面我就用我这50多年的经验为大家解读中医辨证的精髓,有时在于病症,有时在于体质,都是中医传统文化的极致提现,也是上下五千年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中医之所以可以发扬光大,就是这些智慧的传承,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使命,不断地创新,传承,让中医可以更好的为朋友们服务!

一、何为“辨证”?超越症状的深度洞察

“辨证”之“证”,绝非简单的“症状”。头痛、发热、咳嗽,这些都只是表象,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而“证”,是这些信号背后隐藏的真相,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同侦探破案:症状是线索,而“证”是真凶。一个优秀的侦探不会只满足于找到血迹(症状),他会根据线索推理出凶手的动机、手法和身份(病机)。中医亦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所有信息,最终揪出导致失衡的“元凶”——是风寒还是风热?是肝火上扬还是心肾不交?

动态的视角:一个人的“证”会随着时间、环境、情绪而改变。昨天可能是“风寒表证”,今天可能已入里化热,转为“肺热壅盛”。辨证,就是捕捉这种动态的变化,它承认生命的流动性,而非将人视为一成不变的机器。

37c1cc4dbd042ef469eb1109d076bf93.jpg

二、“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智慧的极致体现

这是中医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也是其高度个性化的精髓。

同病异治:同样是感冒,甲患者表现为畏寒、流清涕、舌苔薄白,此为风寒感冒,当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乙患者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舌苔薄黄,此为风热感冒,则需辛凉解表的银翘散。病相同,证相异,则法不同。 这精准地避免了“万人一药”的粗放模式。

异病同治:失眠、头晕、胃胀,看似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如果辨证发现,其根源都在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那么都可以通过“疏肝解郁”的同一法则(如柴胡疏肝散)来治疗。病相异,证相同,则法可同。 这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深刻思想。

三、辨证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

中医的辨证,从不将人视为孤立的个体。它将人放在天地自然的宏大背景下来审视

因时制宜:春季多风,病多从肝论;夏季多暑湿,病多从心脾论。同一个咳嗽,春天可能重在疏风,夏天则要兼顾化湿。

因地制宜:北方干燥,用药常偏于滋润;南方潮湿,方中常佐以祛湿之品。

因人制宜:老人的虚证、儿童的纯阳之体、妇女的经带胎产,都是辨证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它真正做到了 “看病的不是‘病’,而是生病的‘人’”

四、辨证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一个精通辨证的中医,像一位艺术家。他的工具不仅是草药和银针,更是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同理心和宏大的整体观。

脉诊:三根手指之下,能感知气血的盈亏、脏腑的强弱,这不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心神的凝练。

舌诊:舌质与舌苔的微妙变化,是体内气血津液状况最直观的“显示屏”。

倾听与询问:从患者的一句“我心里烦热”或“我下午三点钟特别累”中,捕捉到关键的病机信息。

982c5b26bdb327e2ab0f29fc117185ef.jpg

结语

辨证论治,是中医献给全人类的一份宝贵礼物。它告诉我们,健康不是一个标准的数值,而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平衡状态。它不追求用最猛的药消灭最突出的症状,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园丁,通过细心调理土壤的酸碱度、湿度和养分(即人体的内环境),让生命之树自己焕发生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辨证论治所蕴含的整体观、个体化、动态性的思维,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显示出其前瞻性与生命力。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一种值得全人类深入探寻的生命智慧。

我今年80岁了,这一套中医辨证的思路,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医的积累再也每天的点点滴滴,即便是一样的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医要讲究一人一证一方,相同的药在不同的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通过:“望闻问”来确定,因为现在有了仪器的辅助,所以切脉可以省略,当然了,这也是很有经验的中医才能做到,别的不敢说,这就是我5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辨证论治,简简单单四个字,蕴含的智慧无穷无尽,如何学会辨证论治,是每个中医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奋斗的目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2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搜了宝:“六链融合” 育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动能

2025-11-07 10:31:14搜了宝:“六链融合” 育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动能

毕洪英50多年经验解读中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智慧的极致体现

2025-11-07 09:50:08毕洪英50多年经验解读中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证智慧的极致体现

口碑推荐: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怎么样

2025-11-07 09:35:07口碑推荐: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怎么样

瑞派明星专科:精工修复,重建生命行动基石

2025-11-07 09:18:22瑞派明星专科:精工修复,重建生命行动基石

葡萄酒质量哪家好,长城桑干为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加持

2025-11-06 20:22:00葡萄酒质量哪家好,长城桑干为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加持

鄢家平老师:医路长歌,著书济世

2025-11-06 18:59:20鄢家平老师:医路长歌,著书济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