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家喻户晓的喜剧大师。
据说这位将美国默片带到巅峰的男人,曾在1915年参加过一场“卓别林模仿秀”,然后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那第一名是谁呢?我们并不知道。
因为模仿得即使再像,卓别林也只有一个。
再问一个问题。
你家有没有一台服役超过10年的老电扇?我家里有,还能转,但是不好用了。
在搜索电风扇产品时,我仿佛也看到了一场模仿秀,而被竞相模仿的对象,就是它——有着“再现自然之风”之称的巴慕达果岭风扇。
眼尖的人认得出来,这是件尖货。
不管是果岭风扇还是其所属的品牌巴慕达,在如今都享有很高的名气,不过时间倒退数年,情况却大不一样。
巴慕达出生时并没有含着“金钥匙”,相反,它还一度陷入利润不佳的困境,甚至在金融危机时还濒临倒闭,员工最少的时候也只有区区3人。如果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恐怕只能归于性格,完美主义、死磕自己的性格。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台果岭风扇诞生了。巴慕达坚守了“不问前程,但行好事”的信念,但结果会如何,那时候没人知道。
我们现在称这种行为很“朋克”,而对于创始人寺尾玄来说,这很摇滚。
这位创始人并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他曾是一位摇滚歌手。对于一位摇滚乐手来说,做迎合大众而不是做自己想要的音乐,是可耻的。经过了9年的磕磕绊绊,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创作音乐,于是他找到了下一个目标——发明制作。
那么他做出来了吗?
01巴慕达果岭风扇:对风扇的重新创造
果岭风扇载誉无数,获得过iF、红点、GOOD DESIGN等顶级设计大奖,在日本被评为“最值得购买的电器产品”,还在高端电风扇领域中市占率第一……但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后话了。
在前途缥缈的当时,如果说寺尾玄把果岭风扇当成巴慕达的告别之作,那我也是相信的——毕竟,它太特别了。
它的问世,与其说是重新设计了风扇,不如说是重新创造,
至少从外观上,它就是如此的不同。
散发着月光的微凉感
巴慕达果岭风扇曾有中国台湾、珠海以及日本三个产地,现已都改回到日本本土生产。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日本原装进口版本,型号也都统一为EGF-1680。
形容第一眼见到它的感受,用一句网友的评价再合适不过——散发着月光的微凉感。
是的,这台果岭风扇看上去就很清凉,素色的机身、极简的造型、克制的交互,在脑海中想到要把它打开时,消暑就已经开始。
多一分过度,少一分平庸
试用两天,一种感受也会慢慢浮现出来,那就是刚刚好。
果岭风扇的所有按键都在这里,一共四个。是“开关、挡位、摇头、定时”的意思?完全正确。
这就是贯穿于果岭风扇的设计语言,你们之间的沟通,需要的仅是直觉。
想要按下这些按键,就像对一位小朋友摸摸头一样,抬起手来就能触碰到。能免弯腰操作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按键位于顶部,二来是整体高度降低,它比传统的落地扇要矮一些,这也是有意而为之。
在家中,我们只有很少的时间是站立着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处在坐卧状态。果岭风扇的高度一改常规,为的是让你在“舒服窝在沙发里”的时候更加舒服,也让床上的8小时更有质量。
机身上最大的两个圆,一个在地上,一个在正面。
地上的是底座,不仅是底盘和配重的作用,上面的两排灯光还用来提示风量与定时。上面一排,每亮一个灯增大一挡风量,共4挡;下面一排,每亮一个灯多加一小时定时,共4个小时。
第二个圆是网罩,所谓“白嵌灰”中的“灰”,指的正是它。可靠的磁力卡扣代替了螺丝,再加上一点力道,网罩就能够快速拆装。
不仅是网罩,整台果岭风扇的安装都不需要借助工具,甚至也不需要说明书。在使用方面也是如此,顺其自然地去使用就好,没有一处文字,但不会有一点影响,多一分也成浪费。
02巴慕达果岭风扇:令人辞穷的温柔风感
果岭风扇的颜值固然能打,但仅靠外在,还没法让它持续火爆这么多年。
模仿过果岭风扇的后来者很多,有些甚至在外观上以假乱真,但让果岭风扇始终无法被超越的,就是其妙不可言的独特风感。
就连测试都被模仿
拿下网罩,里面的扇叶贴着一个“不要触碰”的图示,不过网罩的栅格经过了周全的设计,能够防止孩童的手指伸进去,也能起到降低风噪和缓和风感的作用。
当然,让风感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网罩后面的部件——“外九内五”扇叶——巴慕达的独家专利。
最舒适的自然风,应该是什么形态?
试想一下春风拂面的感觉。当它轻抚过你的脸颊,它的轨迹、速度和面积,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瞬息万变。
而这种“万变”,
正是“不变”的传统风扇所做不到的。
传统风扇的风之所以会硬邦邦的,其中的主导因素便是涡流。涡流状的风团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它们笔直地向前传播,一次又一次地落在你的身上,每一次都是一样的感觉。
而结构经过精心计算的“外九内五”扇叶,会同时形成两种风量、风速都不相同的风,这两股风会在40cm外相遇、碰撞、打散,从而让直吹风变成了“漫反射式”的扩散风。
这个测试可以说是果岭风扇的“名场面”,它将果岭风扇是如何再现自然风的,做了几乎完美的视觉传达。
也正因如此,这个场面也被后来者们频繁“致敬”。
“致敬”者不胜枚举
动图打码有点麻烦,就不打了。反正也是网上可以搜到的公开资料,不算是公开处刑吧?
这些后来者们可谓“胆大心细”,仔细看一下,右边还对左边进行了“再次致敬”。上半部分用了一样的图,但也不是完全一样,还特意把白雾遮掉了一半,这份细心真的有心了。
或许,也正是这样的做事态度,后来者才无法居上的吧?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懂
果岭风扇风感之独特,既不同于传统风扇,也不同于其他宣称“自然风”的风扇。
原因很简单,果岭风扇的风感源自其独特的扇叶结构,而这项技术属于巴慕达的专利,和那些靠不断调节风力,形成忽大忽小的“自然风”相比,从本质上就是两码事。
我很想通过一些测试来形容果岭风扇的风感,于是我拿出了一样压箱底的东西。
这件东西太偏了,一般情况根本用不到,这是一台专门用来测试吸油烟机吸力的烟雾模拟器。
说白了,就是一个顶四个的XXXL号加湿器。
然而,还是不行。烟雾量还是少,还是看不清风的形状。
接下来我又组装了一排风车,用来体现一下果岭风扇的送风范围。
果岭风扇的最大送风距离达到了15米,且风幅宽广,几个人一起坐在沙发上,不用摇头就都能被顾及到。
风质柔、风距远、风幅宽,这些词确实能传达什么,但和实际体验相比,还相距甚远。
这种感觉,怎么跟你形容呢?
就像大学里的一个晚上,坐在操场草坪熟悉的位置上,一阵微风扫过脸颊,空气里夹杂着青草的香味,还有荷尔蒙的芬芳。
像她即将坐上火车驶向远方,在拥抱结束的一刻,风吹散了她的秀发,秀发拂过了你的脸庞。
也像是儿时疯玩了一个上午,酣畅的一觉过后,半梦半醒中感觉有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好像透过了窗。
想到这,也好像明白了“果岭”的由来,或许提供了这个名字的人,也是突然间想起了什么吧。
03巴慕达果岭风扇: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在打开电扇的一瞬间,总是很畅快的。
但有些电扇越吹,存在感就越强。躺下之后再爬起来关电扇的情景,不就时常发生吗?
果岭风扇的风固然优秀,但一件产品具有好的特性还不够,让人得以无负担地利用,才不是失败。
不用怕被吹醒,不用怕被吹伤,想用果岭风扇?用,不用犹豫。
用,不用犹豫
果岭风扇有蝶舞般的宁静:在第1、2挡位时,即便是在没有人说话的室内,也感知不到它的工作声音。据巴慕达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其最小档位的运行噪音仅有13db。这是什么概念?这仅仅相当于两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
不到2度电,用一个夏天:果岭风扇的专利扇叶不仅可以送来柔风,还让送风过程更加高效,在DC直流马达的配合下,一档的使用功率仅为1.5w,用8小时*90天,也才用了1度多的电。也就是说,整个夏天的电费也只要7毛钱。
任你角度刁钻
果岭风扇的风幅宽广,在没开启摆头的前提下,覆盖范围可以达到传统风扇的4倍 。
开启摆头之后,果岭风扇能以最大150°的幅度摆头,且左右上下皆可调节。
左右摇摆30°~150°,俯仰角度上19°~下11°,还能够自定义摇头范围,不论是炎热时想集中送风,还是有三五好友来家做客,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只需要左右“滴滴”两声就设置完成。
如果上下左右调整、自定义摆头角度还不够的话,那就来点干脆的,干脆把它拆了。
在一拔一插之间,果岭风扇就能够完成立式和桌面式的转换,任你角度刁钻,它自岿然不乱。
去大草原的湖边
当你在床上时,遥控器可以让你不用起身,不过果岭风扇不仅可以远程操控,你还可以用选购的电池与充电底座套装,把它带到更远的地方。
就像这样,拆开底盖,换上电池,再转动右边的旋钮给电池落锁,嗯,牢固了。
锁住电池发出的“咔哒”声,就如同剪断了缠绕在它身上的铁丝,从现在起,不再有线的束缚,你的果岭风扇变成了便携风扇。
怎样理解“便携”?
从客厅提到卧室和阳台?
没问题,但还是太小看它了。你可以把它带出室外,带到更远的地方,充电套装中除了电池还有充电底座,以充电底座为中心,果岭风扇的使用范围会是无限大。
所以,带它去更远的地方吧。
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你,负责带上夏天。
写在最后:
巴慕达果岭风扇可以吹出很强、很远的风,但这不是只有果岭风扇的特点,“柔”、“广”才是。果岭风扇的独特风感,对于一些无法吹空调,甚至电扇都不能一直开的群体来说,这就是他们唯一能吹的“空调”。
用一台空调的价格买一部风扇,到底值不值?这是谈到这款产品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但如果换个问法:我买了风扇中最贵的一个,那么我买到最好了的吗?
是不是就很好回答了。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