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体不僵硬了,走路也变快了,
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谢谢通大附院的大夫们!”
11月11日上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疾病中心帕金森病联合诊疗团队成功为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的帕金森病患者胡阿姨开启体内脑起搏器治疗,帮助其减轻病痛,重享幸福生活。
据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手术为全国首批、江苏首例全球最新款“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方向性电极系统”帕金森病手术,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帕金森病的精准治疗迈向新纪元,加速了国内脑起搏器个体化精准治疗的进程,患者“足不出苏”就能享有国际、安全优质、精准舒适的治疗选择和诊疗服务。
通大附院专家团队和胡阿姨及家属的合影
帕金森病精准治疗加速度
通大附院为帕友健康保驾护航
患者胡阿姨,今年75岁,8年前出现动作迟缓、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等症状,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沈丽华、顾晓苏教授团队的专业检查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正式开始药物治疗。
起初,胡阿姨的药物治疗效果不错,症状得到良好控制。然而近年来,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她的症状愈加严重:夜间多梦、翻身困难、腰背疼痛、便秘、言语含糊等等……帕金森病折磨着胡阿姨,也严重影响了全家的生活。
为了帮助胡阿姨改善病情,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帕金森病诊疗团队进行了会诊,为她作了详细检查及评估,认为她可以考虑通过脑起搏器手术改善现状。经过充分的了解与沟通,胡阿姨决定接受脑起搏器手术,并选择植入目前全球最新一代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和SenSight™方向性电极系统。
10月18日,神经外科沈剑虹教授团队成功为胡阿姨植入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及方向性电极系统。手术圆满完成,胡阿姨很快顺利出院,并定于近一个月左右后开机。
11月11日,在开机仪式的现场,专家团队通过手中的智能医生程控仪,开启了胡阿姨体内的脑起搏器治疗。沈剑虹主任查看脑起搏器感知并分析得出的与疾病症状相关的脑电信号和疾病数据,为胡阿姨“量身设置”适合她的治疗参数。在经过程控调整后,胡阿姨表示症状大大减轻,“迎来了第二次生命”。
今后,胡阿姨可以通过自己的患者程控仪调整治疗参数、记录自己的症状事件,更智能、更便捷的管理自身的疾病。
“据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我国有超过400万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当患者在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疗效下降或严重的症状波动,那么可以考虑通过脑起搏器手术这一外科治疗方式来提高生活质量。” 沈丽华主任表示。
沈剑虹教授提出:“我院在2017年成立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并成功开展首例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去年获批‘全国帕金森病标准培育中心’,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团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广大患者减轻病痛,全程服务。”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帕金森病诊疗团队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康复医学科和药学、护理部等多个学科组成,每年诊治大量帕金森病患者。团队自2017年开始开展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对运动迟缓、震颤、步态障碍、异动症等症状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开展肉毒毒素注射、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康复措施减轻患者症状,编写了帕金森病患者合理用药日记本,指导治疗;定期开展疑难病例的多学科会诊和远程会诊,极大地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今年神经疾病中心的成立,更方便了帕金森病人的一体化、全流程治疗。
脑起搏器科普小课堂
1. 什么是脑起搏器?可感知脑起搏器有哪些有优势?
脑起搏器(DBS),专业医学术语为“脑深部电刺激”,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已获批用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药物难治性癫痫和肌张力障碍的治疗。目前该疗法全球临床应用超35年,在中国临床应用超25年,已造福全球超25万患者。
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 PC工作原理示意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感知脑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实现了疾病的智能交互治疗,其独家拥有的BrainSense™大脑感知技术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评价为“第一次真正打开了大脑的一扇窗口”,在发射治疗电脉冲的同时,感知并记录患者脑内异常的脑电信号并加以智能算法分析,为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和重要参考,从而向患者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并根据疾病进展和患者需求变化调整治疗策略。
2. 方向性电极系统是什么?能发挥哪些治疗作用?
电极是脑起搏器植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作用是将电刺激准确、稳定的传输至患者脑内的靶点核团,其植入是脑起搏器疗效和术后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方向性电极系统与脑起搏器配合使用,可用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药物难治性癫痫和肌张力障碍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脑起搏器电极,SenSight™方向性电极系统采用独特的1-3-3-1圆角分段式八触点设计,实现方向性刺激,疗效更精准;搭载BrainSense™大脑感知技术,为每位患者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无条件兼容3.0T和1.5T 全身核磁扫描,保障患者在未来接受医学检查的权利;带来了更加丰富和高效的程控治疗功能,为临床医生改善患者的复杂症状提供思路和方案。
专家介绍
沈剑虹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培养对象,南通市医学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委会神经调控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与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南通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神经调控分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擅长脑肿瘤、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运动障碍性疾病等功能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
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江苏医学科技奖、南通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沈丽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副主任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学组组长。
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获得省级和市厅级科技奖多项。参与编写论著2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投稿论文多次应邀在全国神经病学年会及江苏省年会发言,并应邀在世界大会发言和交流。
顾晓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帕金森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是江苏省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学组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帕金森病专委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调控与功能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南通市医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组长。
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南通市课题两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两项,国自然科学面上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一项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近年来曾在核心期刊和SCI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两次被评为南通大学优秀带教老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