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善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树立浩然正气从政道德理念,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浩然正气是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的基本要求,“正”是“为政”的根本,得到儒、法等诸子的一致认同,成为封建士大夫为官为人之道。儒家思想坚持以德治国的理想,自汉代儒家伦理道德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后,优秀官员的标准是“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儒家认为,“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认为浩然正气的根本是义和道,存在于天地之间而无所不在。法家虽然高度重视刑法作用,但也认为廉正是官员基本的素养,“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韩非子认为,所谓廉,就是人能够舍生忘死,淡泊名利,所谓直,就是人为人处世十分公正,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夫有道之君,外无怨仇于邻敌,而内有德泽于人民”,圣明的君主从不与外敌结怨,对内施以德政,让老百姓得到恩惠。
在封建社会,用“正气”道德约束统治者的行为成为一种理想。西汉宣帝有语:“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以说是儒法结合最好的例证。用法家治国,不得不说权术思想,韩非子认为,“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术是根据岗位需要和个人才能安排官员岗位,根据职责考察官员的实绩,君主掌控生杀大权和考核群臣的权力。可以说,君主权术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君臣之间互相怀疑,互相猜忌,对贪腐行为的纵容成为君主笼络官僚的工具。封建统治下,为维护群体利益,官员以籍贯、座师等为媒介形成小圈子,形成人身依附关系,结党营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君主与臣子的利益产生了冲突和矛盾的情况下,为维护君主统治,告密和特务制度应运而生。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告密之风,明代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清代雍正时期创立的密折制度等,是特务统治的典型。皇帝甚至对群臣进行侮辱性打击,明代武宗时期,因为南巡受阻,将谏臣168人进行廷杖,打死15人,世宗继位后,因为礼仪之争廷杖谏臣134人,打死17人。有学者对这种情况十分痛心,“廷杖之声不绝于耳,身体发肤受尽凌辱,伤疤却落在精神上。士大夫们终于发现,所谓尽忠报国、内圣外王的建功立业理想不过是傻瓜的痴人说梦,只有献媚、投机和相互倾轧,才是取得功名富贵的成功之路,或虚声窃誉,或巧宦取容,或爱恶交攻,充斥官场的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明目张胆的结党营私,毫不掩饰的溜须拍马。”
清清白白做人,就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接受监督,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拒腐蚀、永不沾,决不搞特权,决不以权谋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树立浩然正气从政道德理念。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引导人民群众了解、认识、参与到廉政建设中去。从小从长抓起,加强廉政教育,培育廉政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打破“潜规则”。国家公职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补足思想信念之“钙”,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学习、传承、宣传、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培育廉洁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培育良好家风。毛泽东同志在家风方面明确了著名的“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为公务人员树立了榜样和标准。高度重视家风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管好家人和亲属,以良好的家风教育,促进党风政风建设。
定州市开元镇人民政府 宋伟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