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织金县板桥镇白果村茶叶培育基地大棚,看到村民们正在利用冬季的自然温度对茶苗进行“炼苗”。所谓“炼苗”,就是把培育大棚尽可能地敞开,使棚内温度无限接近室外温度,让“温室”里的茶苗得到自然温度的“锻炼”,借此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目前我们镇上茶苗种植成活率90%达以上。”板桥镇组织委员李玉杰说道,恒大集团在板桥援建了108栋茶叶育苗大棚,占地150亩。同时,板桥镇配套建设了水、电、路等“三通一平”工程,让项目实施实现了“拎包入住”。据介绍,板桥镇在恒大集团援建的蔬菜大棚的基础上,以“龙头企业+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实施6600万株茶树育苗项目,主要育种奶白茶、“黄金芽”和“白叶一号”等品种,为全镇种植茶树提供种苗,实现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不仅减少了苗木运输成本,还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
“我这一背篼茶苗大概有2000株,能种1亩左右面积哩。”背着一篼茶苗往种植基地走的白果村村民刘志群说道,白果村以前长满野草杂木的荒山偏坡石旮旯,现在全部种上了茶苗,完全变了样。记者跟着刘志群来到种植基地,几十名务工群众正低头忙碌,有的清除杂草灌木、有的挖坑放苗、有的扶苗覆土,好不热闹。正在挖坑种苗的白果村村民张青元种了一辈子的传统作物,对传统种植收益了如指掌。“一亩地可收包谷600斤,洋芋300斤,价值在850元左右,起早贪黑不说,减掉劳动力收入就是‘除了锅巴没有饭’,基本没什么赚头。”
因为传统种植经济效益不好,难以“养家糊口”,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原本的偏坡石旮旯破碎地块被弃耕多年,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撂荒地。而今,张青元家几亩土地全部流转建了大棚,每年每个大棚可拿到2500元的保底分红,老俩口在基地务工每天每人还有80元收入。“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改种茶叶一点没感觉到累,几十岁了还有工资领,这种好事在哪里找哟。”张青元对栽种茶叶很是支持。
“种植茶叶第三年亩产40斤茶青,每亩收益2400元,第四年亩产茶叶产量可达80斤,第五年亩产茶叶能够达到160斤,第六年及以后每年茶叶亩产将在200斤以上,每年每亩茶叶管理成本约为2000元,每亩茶叶收益可达12000元以上。”白果村茶叶种植基地负责人李贵秀一边指导村民种植茶苗,一边介绍茶叶的经济效益。高山云雾出好茶。近年来,板桥镇聚焦产业发展促农增收难题,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等土地资源实际情况,明确茶产业作为全镇优势主导产业。
“由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茶叶回收和资金担保等,解决了群众资金困难无力购苗和难寻销路的后顾之忧,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种植茶叶的内生动力。”李贵秀说,得益于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白果村茶叶种植基地快速发展到300余亩,直接带动贫困户108户实现年收入14万余元,可解决临时性就业6000余人次。基地带动了当地妇女就业100余人,带动400余户农户增加收入100万余元,基地也因此被评为贵州省巾帼就业示范基地。茶产业唤醒沉睡土地,穷山沟变身致富宝地。板桥镇通过点面结合、多元种植的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有种植技术、有经济实力、有创业激情的种植大户,以不低于300元/年/亩的标准流转农户土地,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以每天80-100元的务工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该镇由各村党支部牵头,建设200亩以上规模的村级示范点13个;引进茶树种植企业9家,全镇茶树种植面积发展至5000余亩。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