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之一,量子计算能够利用量子比特的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等原理对多个计算路径进行并行处理,在应对某些复杂问题时,其能够提供远超传统计算方式的处理能力。根据IDC预测,2022—2027年,全球在量子领域中的支出将以48.1%的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不难看出,尽管量子计算尚处于应用探索阶段,但颠覆性的计算方式和指数级增长的处理能力依旧使其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科技“高地”。
早在2019年,移动云便极具前瞻性地布局量子计算领域,此后更是凭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有力推进了我国量子计算发展。目前,移动云已在国内外多个高质量期刊中发表量子计算论文10篇,牵头及参编量子领域标准项目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9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同时,移动云还打造出可提供量子算力、算法、程序设计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启动了量子计算实验室建设,以期通过“实用先行、产业协同、异构融合的”路线,推动量子计算跨越式发展。
打造量子计算云平台,供给多样化量子算力
当前,量子计算正处于从科技研究向产业应用突破的关键阶段,研发机构、企业、个人都在积极探索量子计算与实际应用场景的匹配方案。但量子计算机存在软、硬件使用门槛高、硬件环境严苛、运维成本高等特点,严重制约了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此,移动云凭借自身算力网络的平台作用,打造出融合量子计算与经典云服务的移动云量子计算云平台。
移动云量子计算云平台汇聚了超导、离子阱、相干光量子3种技术路线,并成功并网1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6台超导量子计算机、1台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量子算力总规模高达590量子比特,可通过任务式服务为垂直行业和高校科研等用户提供“多制式”量子算力、“多形态”量子应用程序设计和“多场景”量子应用算法,为量子算法理论验证、量子算法研究创新、行业级“量子计算+”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促进量子计算探索研究
产、学、研、用是前沿技术从科技创新到落地应用中的核心环节。为培育量子计算产业生态,推动量子计算产业化发展,移动云持续加强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多渠道、多模态的深入合作。此前,移动云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构建出以2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100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20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和10比特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为基座的“混沌”量子计算科学装置。同时,移动云以同时具备相干光量子、离子阱以及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为方案,启动了量子计算实验室建设,旨在打造具备多种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互联互通、量子经典算力融合的先进实验平台。
不仅如此,移动云还通过举办“五岳杯”量子计算挑战赛,为全球领域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交流、实践、创新平台;并面向全国布局“1+M+B”创新联网模式,深化建设产业生态孵化创新联合体。通过打造科研创新环境、举办赛事活动、创新合作模式,移动云有力推动了量子计算产业生态,持续提升着产业的孵化能力。
贯彻产研融合方针,加速量子计算落地应用
随着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其在医药研发、金融优化、气候建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此过程中,众多科技企业逐渐成为推动量子计算落地应用的“活跃体”。为加速推动量子计算产业化应用,移动云积极贯彻实用先行、产业协同、异构融合方针,携手产业伙伴开展实用化探索。
2024年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大会期间,移动云就联合国内9家顶尖量子计算单位共同启动了“五岳”量子云计算创新加速计划2.0,合力推动量子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计算技术创新突破。此前,移动云更是携手产业伙伴,共同举办了量子生物制药——科创360“产研”技术创新对接会,希望通过“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的创新融合,加速量子计算在生物制药领域的落地应用。
在2025年1月召开的全国信标委量子信息标准工作组(TC28-WG34)全会暨2025年第一次集中会上,移动云凭借在量子信息标准化领域的卓越表现,成为运营商中唯一荣膺“全国信标委量子信息标准工作组2024年度突出贡献单位”的机构。未来,移动云将继续加大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发与投入力度,推进量子计算的理论研究、科技攻关与产业培育,进而通过全面推动量子计算发展,助力我国制胜科技“新赛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