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美一个国家、城市、家乡,但实际上并非每一个地方都是如此,真正配得上这种溢美之词的,只是少数。如果放大到世界和中国大视野来看,更是凤毛鳞角,湘潭这座城市,应该算一个。
为什么说湘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说几条吧,大家看,在不在理?
第一条,湘潭曾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中小城市之一。出现过两次经济腾飞,城市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高光时期。第一次,明清时期“金湘潭”,史书记载“天下第一壮县”,长达达三、四百年里,湘潭发展都比长沙好,1915 年湘潭城市人口就有 30 万,排全国第 2l 位,是全国著名和湖南最大城市。第二次辉煌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二五”时期列为国家23 个重点工业城市和中南地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投资建设了湘钢、江南、江麓、电缆、湘纺、湖南农药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从国民党旧政权接管过来的湘潭电机厂、湘潭锰矿重获新生,八大厂矿成为湘潭经济实力标志,工业化、城市化走在湖南前列,到1978年,湘潭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株洲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长沙为16.85亿元。三市相差无几。1961 年湘潭一大桥建成通车,比长沙橘子洲大桥早了十多年。
第二条,湘潭自然环境友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阴阳天地,五行平衡。除个别年份外,绝大多数年头无灾无害,常常是湘潭喊防洪了,湘江水位就下降了,湘潭动员抗旱了,天就下雨了。
然而,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湘潭逐渐失去昔日辉煌。行政管辖区域越来越小,1983年原湘潭地区所辖浏阳县划给长沙市,攸县、茶陵、酃县(今炎陵县)、醴陵四县划归株洲市,湖南最大地区变为倒数第二,在14个市州中,仅比张家界市面积大一丁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名,一路下行,由二线城市掉到三线城市,以后又退步到四线城市,甚至有跌入五线城市危险。原来湘潭与长沙、株州相差无几,各有千秋,湘潭在一些方面还是领先者,现在则落后于两市,有人讥讽,长株潭中,湘潭是塌陷的一方。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发展、文明、进步、繁荣,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人扬眉吐气,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国人不出国就爱国,出了国更爱国。湘潭人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吓一跳,看到许多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很自然联想起家乡,昔日自豪感荡然无存,汗颜不已。
客观评价,湘潭至今仍是湖南发达地区之一,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银行存款等指标,排第二,仅次于长沙,湘潭的工业制造实力、科技教育实力,不仅是全省一流,而且在全国有地位和影响。跳出湘潭看湘潭,发展慢了,变化小了,差距大了;站在历史看湘潭,在长达几千年长河中,湘潭都是中国、湖南优等生,前几十年落后只是一瞬间。湘潭自身基础和条件非常好,只要遇上一个好机遇,就能东山再起,重现辉煌。
纵观天下,细察当下,一个对湘潭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十分有利的大格局露出端倪,湘潭在湖南率先建成现代化城市、实现地区复兴的的好决策、好机遇、好年代,正在悄然降临!
一、随着湘江科学城的创建,湘潭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提到新高度。
2023年,湖南提出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湘江科学城,在全省14个市州中,除长沙以外,湘潭是划入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范围的唯一城市,湘潭境内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雨湖高新区三个地方全部进入,面积达58平方公里,超过湘江科学城总面积三分之一。创建湘江科学城是湖南高质量发展大战路、太平台、大机遇,能够进入湘江科学城“笼子”,意味着进入全省核心圈,抢占了制高点,搭上了发展快车,因此,各地都想上,竞争很激烈。最终结果除省会外,唯有湘潭进入湘江科学城,这件事具有标志性意义,是推动湘潭实现中兴的里程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认识重要性:从国家层面,中部崛起是一个大战略,中央对湖南寄予厚望,希望湖南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担当,走在前列。国家把长株潭城市群确定为全国重要增长极、湖南核心发展圈,2015批准成立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即湘江新区,湘潭经开区早已纳入湘江新区规划,这次创建科学城,又加上了综保区、雨湖区,面积更大,范围更广。这清楚地表明在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关键时刻,湘潭再一次成为国家重要发展地区、湖南核心发展圈的一员。
从省级层面,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创建湘江科学城,是湖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之为。基本思路是以科学为第一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把科技作为现代化的强大驱动力、方向引导力、核心竞争力,走科技与产业、制造业、文化、社会、生态、金融、人民生活、城市建设与治理等深度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新道洛,从打造湖南科技创新高地入手,推动创建产业建设高地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湘潭的高校资源密集,在校大学生占市区总人口比重全国第一,人才优势明显,工业制造实力强,对外开放水平高,与长沙湘江新区紧密相连,这些因素促成湖南高层把湘潭和长沙一道,共同承担起创建湘江科学城的重大使命。
从市级层面,湘潭,过去长期定性是一座工业城市,这是基础和优势,不要变也没有变,但老工业城市唯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重唤生机和活力。因此,湘潭作为湘江科学城重要区域以后,以科技新城面貌亮相湖南,展示全国和世界,有利于促进、或倒逼湘潭的城市性质进行深刻调整、完善、提升、突破。老产业、老企业、老产品要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要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紧培育脱颖升级,科技创新将成为湘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和主要驱动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全市的支撑力、贡献力和对外显示度将越来越明显,科学家、创新人才和年轻大学生将成为城市民主、文明、自由、进步、繁荣的时代骄子,科技型民营企业和创新型国有企业将成为湘潭建设现代化的主力军。
二、长株潭一体化进入新阶段,湘潭领先株州,实现与长沙胜利会师。
长沙、株州、湘潭三市地处湖南中部,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沿湘江呈三角形状,被称为湖南“金三角”,山水同源,历史同域,人文同脉。从80年代开始,湖南以各种不同的提法,不断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建设像武汉、广州这样超大规模城市的理想和追求,几十年来从未停止。最近几年,三市融城有了实质性大进展、大突破。一是高位推动、强力推进。成立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组织,亲自协调,办公室为正厅级常设机构。二是按照“一座城”进行规划建设。2021 年湖南印发《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提出长株潭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的“十同”行动。三是确定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清单。2024年8月24日,湖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作出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重大决定,重点建设“一厅一道一园一廊四张网”。“一厅”即湖湘绿厅,在长株潭三市的交界处,规划建设标志性构筑物。“一道”即生态绿道,以长株潭三界碑为原点建设环形绿道,将长株潭绿心地区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一园”是绿心国家植物园,在规划建设的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内,创建长株潭绿心国家植物园。“一廊”是湘江科教走廊,沿湘江两岸融城地带,集聚一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等。“四张网”为地上交通网、地下排水网、云上算力网、社会民生网。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历尽千辛万苦,向同一目的地进军,经过艰难跋涉 ,长沙与湘潭率先在湘江东西两岸实现胜利会师。湘江东岸,长沙天心区与湘潭岳塘区连为一体,西岸长沙湘江新区与湘潭经开区融为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融共生,命运一体。在推进长株谭一体化进程中,湘潭最积极、最主动、最坚决,也是最早受益者和最大收益方。湘潭老百姓从吃穿住行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切身感受到融城带来的好处。譬如地铁,,2023年6月,长沙地铁线延伸到湘潭正式开通运营,湘潭成为全省非省会第一个进入地铁时代的城市,湘潭市民享受到长沙市民同样待遇。据最近公布的《湘潭市国土空间规划(2035)》披露,继地铁3号线上后,长沙地铁7号线将从幕云站延长至湘潭北站,建成后湘潭岳塘、雨湖两个城区全部拥有了地铁和城轨,广大老百姓盼望在家门口乘地铁、城铁愿望即将实现,实实在在享受到长株潭一体化带来的幸福感。
三、河西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新机遇,湘江两岸呈现齐头并进、你追我赶好局面。
2002年,湘潭行政中心开始东移,湘江东岸的岳塘区替代雨湖区,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掀起了河东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大热潮,一时间岳塘区热闹非凡,一江之隔的雨湖区却落得个寂寞冷清。
20多年后,东热西冷的局面正在改变,时间老人又垂青河西这片深沉而辽阔的土地,多种已知因素和人类暂时难以认知东西,撮合到一起,共同起作用,使西岸发展扭转颓势,迎来转机,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崭新局面。有三个标志:一是湘潭经开区强势发展,创造无中生有奇迹。原来这里既偏僻又贫穷,有一首民谣“有女不嫁池塘湾,一年四季路不干;有女莫嫁九华庵,天晴落雨吃两餐”。2003年,设立开发区以后、发生了改天换地,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乡镇变为现代化滨江新城,由贫穷落后变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由工业”一穷二白”变为制造强区,尤以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从零起步、做大做强。从引进吉利汽车开始,靠汽车制造业立园、兴园、旺园,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形成以吉利为龙头,拥有舍佛勒、麦格纳、拓普、威胜能源、地通等121家上下游配套、多种车型齐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汽车制选50强和全省先进产业集群。随后,抓住设立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契机,通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等举措,吸引全国各地客商如潮水般涌入九华,出现“孔雀湘潭飞”盛况。以吉利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以裕能、电化为代表的新能源材料和装备,以蓝思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十五五”期间有望发展壮大为三个千亿产业,联合长株潭协同打造成国家级、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以华芯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业等发展不错,前景无量,今后五至十年有望登上500亿、1000亿大台阶。继永达机械成功上市后,湘潭经开区积蓄了一批具有上市公司条件的优秀企业,上市热潮即将到来。二是鹤岭地区强劲崛起,带动老矿区繁荣再现。湘潭曾号称“锰都”,世界上最大的锰矿建在鹤岭镇,由于资源枯竭、市场不畅、体制机制落后等原因,湘潭锰矿严重亏损被迫破产,造成鹤岭地区产业萎缩,污染严重,人口外流,市场萧条。2014年,湘潭电化集团从竹埠港搬迁到原湘潭锰矿矿区,凭着多年的技术沉淀和敏锐的市场判断,投巨资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湘潭电化、湖南裕能生产制造的磷酸铁锂,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材料,产能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一,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建立长期合作配套关系,鹤岭镇新能源材料很快成为全省重点产区,湖南峪能、湘潭电化双双跃升为全国同行业领军企业。2023年9月25日,雨湖区与中南大学产学研合作,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鹤岭镇及整个雨湖区振兴产业安装了新翅膀。三是湘江科学城强力推进,幅射整个大河西。湘潭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雨湖高新区,同时纳入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范围。这三个地方,全部在雨湖区行政区划范围内。与此同时,湘潭市谋划和推进“三城一园一中心”(湘潭大学城、科学城、长株潭汽车城、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昭华会展中心)以及万楼青年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每一个项目都是大投资、大场景、大动作、大增长,将起到引爆作用,助力湘潭大河西一飞冲天。
四、湖南部分高校扩建刭湘潭,极大地增强了科教实力和人才优势。
湖南人谈长沙,常常又爱又恼,喜的是长沙发展又好又快,为湖南争光添彩;恼的是本地一些人财物优质资源,被长沙“挖”走了。其实,长沙既有“虹吸”,也有“溢出”。最近、驻在长沙部分高校由于改建、扩建、新建等原因,出现南迁势头,首选便是湘潭。今年9月10日,湘潭市人民政府与湖南女子学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宣布 湖南女子学院新校区正式落户湘潭市岳塘经开区。11月,根据省发改委发布的《湖南2024年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其中提到建设中南大学国家大学产业园(即中南大学湘江科创港),地处湘潭市兴隆湖片区,规划面积约2717亩,已提前预征部分土地约1000余亩,已报批约400余亩。主要承接中南大学成果转化和中试基地,规划五大核心功能板块,包括低碳创新中心、中试中心、科研中心、人文中心、培训中心。可以说,中南大学相当于要在湘潭建一个新校区了。其实早在2012年,湘潭就曾与湖南大学签署协议,计划在九华地区建立新校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如今,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共同创建科学城大背景下,湖南大学与湘潭“同城”扩建便顺理成章,合规合情,湖大在湘潭片区建设科创港校区、水下电声转化综合试验场、湖南大学附属医院等重点项目。据了解,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一批本地院校,也正在施展拳脚,抢抓高校最后一轮改扩建机会,发展壮大。
一座高校一座城。长沙部分高校改扩建到湘潭,既巩固和提升了“湖南科教第二城”地位,极大地增强了湘潭整体科教实力,又倒逼本土高校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有利于高校之间良性竞争和协作配套,外来高校与本地高校相得益彰,共生共荣。
五、产业创新取得根本性进展,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上市公司成批出现。
一个地方的进步和繁荣,最终靠产业。湘潭从1995年确立“强工富市”发展战略,几十年走下来,实业当家、工业强市的思络基本没有变,长期坚守,终有回报。一方面,传统产业和国有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湘钢成为全国同行业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样板,华菱线缆破产重组后一飞冲天、再创辉煌,湘潭电化成为国资委确定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湘潭电机、江南、江麓、江滨等国有企业,在市场生死博奕中没有倒下,正在稳步发展。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电动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4大产业,与吉利、比亚迪、宁德时代、苹果、特斯拉、小米等国际头部企业结成产业命运共同体,内部又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资金链环环相扣,链状式集群化发展生态格局基本形成,新质生产力呈现强大生命力和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
民营经济和上市公司,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快与慢、好和差的重要标准。民企强,上市公司多的地区,往往充满生机和活力;民企弱,上市公司少的地区,一般具有思想陈旧、体制僵化、发展落后的特征。湘潭是一座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湘钢一家独大,国营八大厂矿主导全市经济,湘钢一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90%。国有企业为湘潭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无私奉献,但单一所有制、产业、企业的畸型结构,也暴露出诸多弊端,1995年全市公有制工业、商业、外贸、建工、交通、农业、文化、旅游各领域全线亏损,无一例外。残酷的现实,逼迫湘潭围绕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措施,经过几代人久久为功,终于大见成效。据湘潭市政府官方网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量已达27.38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6.5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成为湘潭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既拥铺天盖地中小企业,又有顶天立地大企业,在湘潭年产超200亿企业,称得上当地航空母舰4家企业中,湘钢是国企,年产值上千亿元,是湖南企业的“巨无霸”,其余3家是民营企业,吉利集团在湘潭建了两个整车制造厂、一个电池厂,两所大学,以吉利为龙头的“汽车系”年产值目前已超300亿,湖南裕能一家400多亿、蓝思科技200多亿。几亿、十几亿、几十亿民企,湘潭还有一大批。2023年度全市纳税增幅突出企业10强名单,除湘潭电化科技公司外,其余9家都是民企。
2008年步步高公司上市以后,直到2020年长达13年内,湘潭竟然没有一家上市公司。2021年,坚冰终于被打破。这一年6月24日,华菱线缆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从此,像打开了魔咒一样,湘潭新上市公司一个接一个地诞生,锣声不断,捷报频传。2023年,从年头到岁尾,湘潭上市公司前进脚步没有停,全年新增3家,占全省当年上市公司一半。在湖南历史上,一年内新增主板上市公司3家的城市,除了省会长沙以外,唯有湘潭。加上2021年上市的华菱线缆公司,近三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一下子使湘潭在主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家,在全省排名由第6位上升为第4位。而且,湘潭后备上市公司还有一大批,有人预测,今后五至十年,每年可新增10至15家,甚至更多,本地上市总数有望跻身全省前3位。
六、省级领导巨大支持,解决了影响湘潭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
最近两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高瞻远嘱,科学决策,为湘潭发展全局和长远、根本利益上,破了大难题,办了大实事,湘潭干部和群众感同身受,铭记在心:一是理顺韶山市管理体制,助力韶山成为世界红色旅游目的地。主办“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探索韶山一体化打造红色文旅胜地、韶山红色文化教育研学的创新发展之道,“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已成为全省红色旅游主旋律,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许,“红色研学看韶山”享誉全国。二是引导和支持长株潭三市相向发展,助力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三个城市发展不同向、工作不同步问题,重新擦亮了长株潭金字招牌,指明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正确方向。特别是推动长沙发展重点向南拓展,支持湘潭向北提升,把湘潭与长沙融城的区位优势释放出来。(王龙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