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天宇
编辑丨坚果
封面来源丨图虫创意
虽然早已立春,但滴滴还是没有熬过互联网行业的寒冬。
2022年2月14日,晚点 LatePost发布消息称,自2022年1月开始,滴滴率先于创新事业部R-Lab裁员。随后,滴滴几乎全线业务都开始裁员,“各部门裁员比例不一,总体裁员比例约为20%”。
尽管在2022年初这个互联网寒冬潮,快手、爱奇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启动了裁员计划,但是滴滴与上述企业的裁员理由却不尽相同。
因为在流量枯竭之外,滴滴还面临网络安全审查、25款App已下架半年等问题。而这也使得滴滴的裁员有了宿命般的意味。
1
网约车市场风云再起
2021年6月30日在纽交所悄然挂牌上市时,滴滴可谓春风得意。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网约车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5月,滴滴月活为5439万人。作为对比,排名第二的首汽汽车月活仅为246万人,不及滴滴的零头。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全国网约车订单量为6.3亿单,其中滴滴订单为5.62亿单,拿下了89%的市场份额。
也正因此,随着滴滴登陆纽交所,创下2014年阿里巴巴以来中概股第二大IPO,市值一路飙升至800亿美元,行业玩家一致认为,未来网约车行业将不会再有新的机会,整个行业的格局将呈“一超多弱”态势。
但遗憾的是,登陆资本市场心切的滴滴忽视了信息安全问题。2021年7月4日,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规指出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下架滴滴系的App。
这等于滴滴直接给打算缴械投降的竞争对手们送了一个“王炸”,一时间,网约车行业风云再起。
以美团为例,其早在2017年,就曾入局网约车市场,但是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允许网约车平台“以低价扰乱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美团正谋划登陆资本市场,希望减少亏损。因此,试水一年多以后,美团打车就逐渐被边缘化。
滴滴下架后,美团迅速“重仓”网约车业务,于2021年7月11日重新上架美团打车App。与此同时,美团还试图挖滴滴司机资源的墙角,官方信息显示,2021年7月14日至7月20日,新司机注册美团打车后,可享受7天免佣政策。
不止美团这种“新秀”,此前一直活在滴滴阴影里的网约车平台也开始躁动起来。这一点,从投资者的态度可见一斑。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9月,曹操出行完成38亿元的B轮融资,这是2021年网约车行业首次股权融资。曹操出行的记录还没有保持太久,2021年10月,T3出行就宣布完成77亿元的A轮融资,该融资创下了2018年以来,网约车行业的最大额度单笔融资记录。
一方面,滴滴的“流量阀门”被卡死,另一方面,其他平台积极地“挖墙角”,滴滴的蛋糕自然被抢食。
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8月,全国网约车订单为6.4亿单,环比下跌17.2%。其中滴滴系的滴滴出行和花小猪订单量分别下跌21.1%和2.6%。然而腰部的网约车平台订单量却大增。比如及时用车、T3出行和阳光出行的订单量分别环比上涨113.0%、66.8%和33.8%。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也显示,2021年Q3,随着滴滴遭受挑战,腰部玩家开始强势崛起,其中曹操出行的月活达1101.5万,同比增长62.5%,成为滴滴之后,首个月活超千万的网约车平台。
2
滴滴核心业务萎靡不振
滴滴能够在2021年中登陆资本市场,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其终于扭亏为盈。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Q1,滴滴营收为42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55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滴滴的净亏损分别为149.79亿元、97.33亿元以及106.08亿元人民币。
然而随着App的持续性下架,滴滴的财务表现又开始不尽如人意。
财报显示,2021年Q3,中国出行业务占滴滴总营收的93%。晚点 LatePost也透露,截止2022年1月,滴滴的日均单量仅为 2000 万单左右,相较于招股书披露的上市前的2500万,下降了20%。目前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仅为70%左右。
这必然会极大地影响滴滴的营收。财报显示,2021年Q2,滴滴中国出行业务营收为448亿元,到了Q3,这个数字就降低到了390亿元,同比下跌5.11%,环比下跌12.93%。
此外,在其他平台的围剿下,滴滴的总交易额也不断下跌。2021年Q3,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为687亿元,环比下跌6.2%。中国出行业务交易总额584亿元,环比下降近9.6%。
这带来的一大影响,就是滴滴又陷入了亏损的泥潭。2021年Q3,滴滴的净亏损达到了303.75亿人民币。而去年同期,滴滴还盈利了6.65亿人民币。
受第三季度财报消息影响,滴滴股价一度暴跌8.18%,总市值仅为238亿美元,相较于800亿美元的高点,市值已蒸发近600亿。
3
熬过寒冬,才能谈第二曲线
尽管早在2019年,在亏损108 亿元的情况下,滴滴就重新梳理业务线,裁员约2000人,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滴滴2022年初的裁员,似乎称不上是“战略调整”,更应该说是“弃卒保车”。
这除了是因为滴滴几乎全线业务都开始裁员,更源自于滴滴的其他业务线都难以给集团带来充沛的正向现金流。
比如,早在2020年6月,滴滴就曾涉足生鲜电商,推出名为“橙心优选”的社区电商业务。疫情后,由于社区电商飞速发展,滴滴极为看重该业务,2020年11月,滴滴CEO程维就曾扬言:“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
但是随着美团、拼多多等专业电商平台的持续入局,橙心优选并没有在市场捞到太多的红利。财报显示,2021年Q3,滴滴橙心优选业务亏损208亿元。时至今日,我们在滴滴出行APP中已找不到橙心优选。
与橙心优选几乎同步,2020年4月,滴滴还入局了货运业务,由于本身还是出行赛道,滴滴的货运业务前期表现不俗,仅五个月,日订单量就突破10万。然而,随着滴滴App的下架,滴滴的货运业务也陷入增长停滞的困局。
财报显示,2021年Q3,滴滴包含货运业务的“其他部门”收入为27亿元,相较上个季度,仅增长1亿元,环比增速仅为3.84%。
虽然招股书和最新的财报来看,海外业务、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是滴滴未来可期的增长点,但问题是,这些新兴的业务目前对于滴滴的营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相反,滴滴甚至还需要不断地给这些新业务输血。
比如,招股书就显示,滴滴预计拿出的IPO募资的30%,用于提升自家的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技术。
流量下跌、新业务亏损,均都不能带来“开源”,因此,“节流”的裁员自然就成了目前滴滴“止血”的最优解。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