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为欧洲老牌家电企业,飞利浦出售家用电器给高瓴资本一事,迅速成为行业热搜话题,引发不少行业人士思考。
3月25日,飞利浦宣布,已签署协议,将其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知名投资公司高瓴资本。此次交易对飞利浦的家用电器业务估值约为37亿欧元,叠加品牌授权预估净现值约为7亿欧元,计入总交易价值后合计约为4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340亿元。
飞利浦表示,将与飞利浦家用电器通过独家全球品牌授权协议,许可其继续使用飞利浦品牌及其旗下特定家用电器产品之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制造、品牌营销和市场销售,授权期限15年,并可视条件延长。
飞利浦首席执行官Frans van Houten声明中表示,这项交易意味着我们退出了家电业务,展望未来,我们的重点是扩大在健康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表示,“期待与飞利浦携手拓展新市场,在全球寻找更多成长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飞利浦家用电器总部设在荷兰,在厨房、咖啡、服装护理和家用护理电器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全球拥有7000多名员工,并在100多个国家开展创新、制造和商业活动,产品包括全自动浓缩咖啡机、空气净化器和真空吸尘器等等,2020年相关业务的销售额为22亿欧元。
根据公告,该交易预计将在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需遵循包括监管批准在内的例行成交条件。
高瓴资本砸巨资揽入飞利浦家电及独家全球品牌授权,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吐槽“此次收购,不太便宜”。在笔者看来,作为昔日欧洲豪门家电品牌,飞利浦名声在外,但家电业务近几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收购飞利浦对于高瓴资本背后的格力品牌来说,或许有一定的意义。
据了解,早前有传飞利浦出售家电业务时,为了将家电业务卖个好价钱,飞利浦曾与海尔、美的等企业进行接洽,除中国家电企业之外,飞利浦同时也向土耳其家电商Arcelik AS和Vestel发出询问。三星、LG也在询问之列,但最后接盘的却是高瓴资本。
为什么有这么多品牌愿意为飞利浦抛下橄榄枝?对此,笔者觉得,主要原因大多是企业看中飞利浦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品牌影响力。飞利浦品牌无论是在欧美,还是亚洲市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高瓴资本花340亿元获得15年品牌授权,通过飞利浦咖啡机、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业务生产推广,在15年期间只要产品质量不出大问题,就有望收回本息。
不过,笔者发现,高瓴资本收购的飞利浦家电业务中并没有核心盈利业务,比如飞利浦医疗、飞利浦优势品类剃须刀、电动牙刷等明星产品。
飞利浦品牌大部分国内消费者对它并不陌生,飞利浦的产品遍布非常多的领域,家电、照明、个护、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等,而且在各行各业中的发展也非常不错。那为什么飞利浦想要出售家用电器业务?飞利浦官方早已回应,飞利浦首席执行官Frans van Houten早前曾表示,飞利浦希望未来专注于医疗技术业务,家电业务与集团战略已经不再匹配,因而考虑将其家电部门出售。
笔者翻越相关资料发现中国企业近几年来频频收购外资品牌,比如美的、海尔等在海外收购日本、美国企业的家电业务,今格兰仕在中国市场收购外资全资企业的家电业务,到现在高瓴资本收购飞利浦家用电器业务,从中可以窥见全球家电及中国家电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重组与改革升级。
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面对如此情形,国内家电市场反应灵敏,大部分企业看到了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开始改革升级,深挖消费者需求来研发产品。部分外资品牌或许是由于“船大难调头”等原因,依然保持早前的产品生产研发模式,反应在市场上的表现是消费者不会为那样的外资产品买单,部分外资品牌在产品技术升级,消费者需求改变的大潮下没有多少改变,最后被时间大浪淘沙。
国产品牌收购外资业务在行业人士来看并不新鲜,却能给在中国市场挣扎求生的众多外资品牌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将中国市场的业务通过品牌授权给中国企业经营的方式来保持品牌在某个行业中的可持续性。在笔者看来,飞利浦出售家电业务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在飞利浦的盈利占比中,与大健康业务、电动牙刷等业务相比如同“鸡肋”,但仍需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去维护经营,飞利浦经过“权衡大局”后才决定“甩包袱”。
笔者注意到,接收飞利浦家电业务的买家高瓴,此前已经是家电龙头格力电器的投资者,从某种程度上看早已踏进了家电业务,这次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格力电器能够整合飞利浦家电业务,或许能扩大格力业务范围,加速格力国家化发展。飞利浦砍掉“鸡肋”业务后,能够全心全意发展大健康医疗等盈利业务,未来发展可期。不过,从格力的管理风格来看,高瓴资本只是财务投资格力电器,对于格力的经营话语权影响力有限。但即便格力不“接收”飞利浦家电业务,,高瓴资本拿到飞利浦家电业务后也能囤起来,找到合适的买。所以,此次收购行为在笔者看来,或将有望达成“双赢”。(龚美林)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