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春节临近,清华大学电子系“E科赞梦”支队的13名同学怀揣着对中非合作的热忱与使命感,踏上非洲大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赞比亚之旅。他们用行动谱写中非合作之章,展现中国青年的力量与担当。
中非合作新契机,清华肩负使命
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方提出未来三年与非方共同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涵盖卫生健康、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清华大学作为卫生健康方向的合作院校,肩负着推动中非医疗合作的重要使命。
“E科赞梦”支队的指导老师唐昆副教授来自清华大学万科卫生与健康学院,致力于全球健康大数据分析、非洲国家妇幼与青少年健康服务调研等研究。支队员大多来自电子系或从事与AI相关的课题方向。他们希望通过实地调研,为赞比亚医疗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助力中非医疗领域深度合作。
多元调研,深度参访
在为期两周的旅程中,支队围绕赞比亚数字医疗发展的主题,深入社区、医院、企业、高校和国际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志愿服务、科创支教等活动,从数字办公、远程会诊、在线培训等维度,调研赞比亚数字医疗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赞比亚数字医疗中心:技术赋能与挑战并存
支队首站参观了赞比亚数字医疗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4月正式启用,由赞比亚卫生部与ECHO项目合作运行。技术负责人向支队展示了各会议室中成熟的会议终端和360度高清摄像头,,主要应用于医生的培训和边远地区病例的联合会诊。通过交流,支队了解到赞比亚数字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电力短缺问题使数字医疗相关技术难以稳定运行,乡村地区推广度较低,且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三级医院与社区诊所: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希望
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UTH)、利维·姆瓦那萨瓦大学教学医院(LMUTH)和利文斯顿中心医院,支队发现,尽管这些医院属于赞比亚的最高级别公立医院,但其整体的数字化办公程度仍然较低,日常交流与病理等信息的记载主要以纸质载体进行。疫情期间曾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赞远程会诊中心,目前已经因使用效率不高、运维成本过大而被停用。
在强达社区诊所,支队深度参与志愿服务,协助诊所医生清洁诊室、建设诊所和开展日常诊断、发放药物等工作。通过和诊所医生的交流,支队发现数字健康系统的出现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卫生工作者的负担:在工作时间仍通过纸质方式记录,需要加班输入系统,这甚至成为社区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这引发了支队员的思考:在新兴技术的部署中,如何克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汇聚国际力量,共促医疗数字化
在深入了解赞比亚医疗体系结构和数字医疗现状后,支队参访了援助赞比亚医疗建设的部分组织和机构。
援赞医疗队:中国力量的持续贡献
自1978年起,中国政府向赞比亚派遣专业医疗队,至今已派遣25批医疗队,累计超过993名医疗队员。支队与卢萨卡驻地援赞医疗队座谈了解到,医疗队的目标是提升所援建医院的专科水平。每一批医疗队都会带来各种医疗耗材与设备,带领本地医生分析病例、培训手术。目前,LMUTH的泌尿外科、放射介入科已在医疗队的帮助下建设完善。然而,医疗队也在实践中观察到赞比亚目前施行的“免费医疗”制度存在效率较低、药品紧缺、部分医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多维度助力儿童健康
支队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卢萨卡办事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负责人介绍了UNICEF在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项目,如与赞比亚教育部合作开发Learning Passport Zambia在线学习资源库等。此外,UNICEF通过社交媒体、海报和广播等方式发起Tisunge Zambia运动,传播卫生健康知识。他们分享的“先入为主”导致工作受阻的经历,让支队成员深受启发——有效的援助需要切换视角。
中兴通讯:从通信基建到数字医疗的探索
支队参访了中兴通讯赞比亚子公司,从电力与互联网建设角度探索数字医疗面临挑战的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在赞比亚的布局广泛,提供了国家骨干网、无线通信电塔和LTE网络基础设施。在项目建设中,中兴通讯对本地人员进行多维技能转移培训,提升当地技术团队的信息技术水平。然而,负责人同时从通讯基础建设以及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两个维度分析了数字医疗推进的难题:纸质化办公仍是赞比亚的主要办公模式,智能设备覆盖率低(智能手机使用率约45%),合作项目推进缓慢。
交流支教,清华力量点亮未来
在调研过程中,支队积极组织教育交流活动,为赞比亚的教育助力,展现清华人的责任与担当。
穆伦古希大学医学院:探索学术合作新路径
支队参观了穆伦古希大学医学院,并与院长及教务领导座谈,围绕电子资源平台建设、学生交换项目、学术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支队介绍了中国高校的在线学习资源,并提出利用直播、录播课程扩大教学覆盖面、建立馆际互借渠道等合作建议,为双方未来的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科创支教:种下科技的种子
在强达社区中学,支队带来了人工智能科普讲座,介绍AI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其在医疗、交通、学习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与向往。
在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CIS),支队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科创支教。针对高年级学生,支队精心准备了单片机课程,引导学生利用Mind+编程驱动单片机,结合多种功能电子元件,完成了博物馆报警装置、倒车雷达等科创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低年级组则通过盐水小车、电磁铁、手摇发电机等科学实验,带领学生了解基本电路原理与电磁原理,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此外,支队还与孩子们一起打乒乓球、跳早操,合唱《雪花》和《如愿》,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为赞比亚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欢乐与活力。
结语:以青春之名,续写中非合作新篇章
清华大学“E科赞梦”支队的赞比亚之行,是中非合作论坛精神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调研与广泛交流,支队不仅为赞比亚数字医疗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也为中非高校合作搭建了桥梁。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中非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2025年2月21日,香港 —— 由KlicklGroup,Royal Privilege Group以及HashKey Capital联合主办的中...
2月21日,BOE(京东方)与创维在福州联合举办ADS Pro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基于ADS Pro技术的全新极黑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