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产品竞相涌现、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产业升级带来了众多机遇。作为智慧产业建设引领者,科远智慧以“智造”赋能制造,为千行百业向“新”而行激活数智新动能,受到《人民日报》探访,并于《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7日第03版)刊发报道。
转载节选自《人民日报》/ 记者 姚雪青
借“两新”机遇 谋转型发展
“两新”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居民消费需求更好释放、企业投资意愿更好激发。数据显示,2024年,“两新”政策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7%,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7.6%;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共同推动内需扩大,政策成效逐步向供给端传导。
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面对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企业如何顺应需求侧的增长,进而实现销量与发展质量的提升,让生产线运转得更快更好?为此,记者走进3家制造业企业,看它们借政策机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空无一人的科远滨江智能工厂,智能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行
科远智慧:让更多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1万多个不同种类的元器件,“搭乘”无人搬运车,有条不紊地穿梭在218道环环相扣的产线中。“装配工”“操作工”“协调员”紧密配合,每天可生产150个“大脑”、800多只“眼睛”、300多条“胳膊”,组装起来的产品——工业机器人,经过“质检员”把关,就可以出厂了。
仔细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上的各色“工人”,也是工业机器人。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控生产车间内,从这里下线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科远智慧电控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在组装机器人产品
“现在,这条流水线上的‘工人’数量和种类还在持续增加!”科远智慧生产中心总经理乔熹介绍,设备更新政策实施以来,下游客户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加,公司也借此机会对产线上近一半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
“看,这就是我们产线上引入的两名‘新员工’。”乔熹向记者介绍,“机器人排产员可结合市场订单和机器人实际产能进行排产,减少原料积压或产线空档,排产效率提升37%。机器人质检员可在1秒钟内拍摄上百张照片,再用X光快速检测产品内外,将良品率由80%提升到97%。”
▲科远智慧技术专家在超脑中心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远程服务
高端化设备带来高端化产品。今年,设备更新政策加力,科远智慧副总裁赵文庆充满信心,“‘升级版’政策,让更多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将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帮助我们转型升级。”企业订单大幅增加,新客户占比近25%,今年销售额预计增长超30%。
“今年又新招了120名现场服务工程师。”赵文庆言语中流露自豪,高端化产品受市场欢迎,业绩持续增长,这又给企业研发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今年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预计超过11%——研发、生产与销售形成了良性循环。
江宁区工信局局长陈炳晖介绍,全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共有30余家企业,涉及研发到生产全链条。“两新”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的排产力度,良好的市场预期又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2025年全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生产规模预计同比增长超20%。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