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不息,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近期,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学生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思政课推进会建设精神,于1月10日至1月14日前往甘肃省兰州市开展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沿着黄河的脉络,实践队先后深入博物馆、艺术馆与展览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追寻黄河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简牍博物馆,队员们通过欣赏简牍文物,聆听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故事,初步认识了黄河文化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敦煌艺术馆内的远古彩陶和汉唐见证丝绸之路辉煌的壁画,到读者博物馆里承载着《读者》发展历程的一件件稿件和一张张泛黄的纸张,展现出黄河文化滋养下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魅力。水车博览园里,通过了解水车分布、制造工艺和提水原理,队员们深入探究了黄河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在兰州战役纪念馆,珍贵的历史资料与革命先烈事迹,让人置身于兰州战役那场解放大西北最关键、最激励的决战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从古老的简牍和繁荣的丝路文明到近代被誉为“丝路瑰宝”的《读者》,从农业文明的智慧结晶到革命精神的传承,生动展现了黄河流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也引领着队员们思考如何为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展注入交大学子的青年智慧和力量。
图一 队员走进读者博物馆
图二 队员欣赏精美的敦煌壁画展览
图三 实践队参观兰州战役纪念馆
兰州,作为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长期交融共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实践队走进西固区先锋路街道庄浪东路东社区开展实践调研,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了黄河文化在民族团结与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独特魅力。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队员们聆听了一个个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慕生忠将军在艰苦的岁月里,心怀大爱,收养了哈萨克族孤儿,给予他温暖与关怀。这一故事展现了在黄河文化的浸润下,各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这种跨越民族的关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也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例证。
图四 队员观看民族大团结短片
西固达氏群体的历史演变同样吸引着队员们的目光。文字记录着达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岁月变迁,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从最初的迁徙定居,到与周边民族共同生产生活,达氏群体见证了黄河流域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融。他们的故事是一部鲜活的民族融合史,彰显了黄河文化的包容性和凝聚力,也让队员们明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图五 社区工作人员讲解黄河特色交通工具---羊皮筏子
在了解河湟传统时,队员们被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所打动。河湟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高亢激昂的花儿会,以独特的曲调、朗朗上口的歌词,传递着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还有精巧绝伦的河湟刺绣,绣品上的图案融合了汉、回、藏等多民族的审美特色,色彩斑斓、针法细腻,无论是服饰上的装饰,还是家居用品上的点缀,都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河湟传统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传承与发展,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这些多民族团结交融的故事,使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每一个民族都是黄河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六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红石榴议事室
参观博物馆文化场馆、进入社区实地调研,是将黄河文化的历史与当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黄河文化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图七 实践队合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