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勒荣多吉(本名潘强)扎根浙江东阳十余年,以音乐为媒介,将东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富有童真与教育意义的童谣作品,不仅为非遗保护注入新活力,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青春。他的创作以“守正创新”为核心,融合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东阳文化传承的重要推手。
一、非遗题材童谣的多元创作
勒荣多吉的创作紧扣东阳本土文化,以非遗为核心主题,通过童声传递文化记忆:
1. 《东阳踏水歌》:以东阳传统水车灌溉劳动中的“踏水歌”为灵感,将市级非遗转化为朗朗上口的童谣。歌曲以稚嫩童声(主唱单诗雯)重现水车劳作场景,歌词中“踏歌飞”“龙骨车”等意象生动还原历史,同时融入“五水共治”的现代理念,既唤醒人们对水文化的记忆,又赋予其时代意义。
2. 《东阳汤圆》:以非遗美食为切入点,通过儿童视角描绘传统汤圆的制作工艺与情感联结。歌词简练而富有童趣,曲调轻快,由五岁小歌手陈泫锦演绎,凸显东阳汤圆“八月米”“脂油壳末馅料”等独特工艺,让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重新走入大众视野。
3. 《青春东阳》:联合多位小歌手,将东阳“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三乡”文化融入歌词,以“双岘翠峦”等地理标志为意象,用大调式旋律展现城市活力。作品既传承文化底蕴,又激发年轻一代的乡土自豪感。
二、童声传承与文化教育实践
勒荣多吉不仅是创作者,更是非遗传承的教育者:
因材施教:他在童声教学中注重儿童发声规律与个性表达,创作《牛牛牛牛年到》《书香东阳》《东阳好童声》《我在东阳过大年》《东阳我家乡》等作品,打破传统童谣的刻板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释放天性。
培育新星:其学生如潘宇轩(《防震减灾》演唱者)、孟圆圆(中国好童声双冠军)、单诗雯等屡获全国大奖,通过舞台表演将非遗童谣传播至更广受众,形成“创作-教学-传播”的良性循环。
三、创作理念与社会价值
1. 音乐与责任的融合:作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员,音乐人勒荣多吉将防灾知识融入歌曲,如《防震减灾》通过童声传递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被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广,实现艺术与公益的双重价值。
2. 文化自信的践行:他提出“用音乐打造城市名片”,将东阳历史、民俗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如《书香卢宅》《金华火腿》等作品,既保留非遗内核,又通过时尚编曲吸引年轻听众,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3. 社会影响力:其作品多次登上华语金曲榜,并参与2024浙江省非遗保护发展年会等大型活动,通过舞台演出、签约合作等形式,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被评价为“非遗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
四、未来展望
勒荣多吉表示将继续深耕东阳文化土壤,计划围绕木雕、竹编等更多非遗门类创作,并探索跨界合作,如与非遗传承人联合开发音乐研学项目。他坚信:“音乐是跨越时空的桥梁,让孩子们传唱家乡的故事,就是守护文化根脉的最佳方式。”
从水车号子到汤圆童谣,从防灾科普到城市赞歌,勒荣多吉以音乐为笔,书写东阳非遗的当代篇章。他的作品不仅是旋律的流淌,更是文化基因的延续,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可听、可唱、可感”的创新路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