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企业不断涌现,一系列创新的发展模式、营销策略、竞争手段等等也随之兴起,整个市场似乎都在向“新”这一趋势看齐。然而,众多拥有数十年历史的企业,一边承载着过往积累的发展经验与文化底蕴,一边经历着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可能完全向“新”发展。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如何传承以保留企业文化基因与历史价值的同时,积极拥抱创新从而跟上时代步伐?这成为了影响其能否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
春都,作为一个拥有超过30年发展历程的企业,自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起步,又经历了中国经济的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如今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头,其在多年的发展中很好地平衡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企业提供了借鉴的范例。
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在摸索中前行,国家放开了生猪的经营,国有肉联厂被推向了市场。当时,全国有1600多家肉联厂陷入了亏损,洛阳肉联厂——春都的前身日子也不好过。为了寻求新出路,当时的领导人高凤来选择求变,通过引进日本先进的灌肠设备,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支火腿肠——春都火腿肠。
当时,火腿肠在国内市场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竞争者,所以可以专注于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只要市场有需求,产品品质好,赚钱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产品品质是一切的核心,一定要将产品做好,这就是当时做企业的人的想法,简单而朴实。这种朴实的却有效的商业逻辑深刻影响了当时在春都工作多年的孙志恒。
基于此,在孙志恒重启春都并担任春都董事长后,坚定地确立了企业发展要坚守产品品质的信念。在孙志恒的带领下,春都积极践行“品质第一、安全至上、用心做事”的价值观,从源头直至产品终端,对每一个生产细节都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肉制品。
另外,很多国营企业或者早期的私企,都有一种天然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也深深植根于孙志恒的心中,他曾表示“企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企业,而是社会的企业”。(企业)身处社会中,就必须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所以,春都始终走在社会公益事业的前沿,从郑州特大暴雨后支持灾后重建,到甘肃、西藏地震后的迅速响应;从全民抗疫斗争中的坚定支持,到节日对老年群体、消防官兵的温馨关怀,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慷慨解囊…春都的身影无处不在。
除了继承企业沉淀的优秀底蕴,并渗透进企业的经营方方面面,春都还着眼于企业的未来,积极进行创新。在产品创新上,春都积极拓展火腿肠的种类,推出了包括鸡肉肠、牛肉肠、玉米肠、鳕鱼肠等产品,还开辟了酱卤肉制品、休闲肉制品、代餐肉制品等赛道,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创新不止体现在产品上,更凸显在发展思路的创新上。春都确立了‘健康春都、品质春都、文化春都、生态春都’,并围绕此搭建小型养殖基地、完善产业链、拓展新销售渠道、设立商学院、引进新技术等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春都的发展进程,说明传承与创新并非相互矛盾,企业有必要保留那些承载着特殊意义的沉淀,又必须勇于突破束缚,积极拥抱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春都在传承中恪守初心,可能初心无法迅速推动企业实现飞跃式发展,但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信赖,在创新中驱动未来,尽管创新之路可能伴随着较重的模式负担,但是春都的根基愈发稳固,为发展积蓄了力量。这样的春都,将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让人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