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保定地区深厚的年俗文化底蕴,全面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确保那些珍贵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得以永久保存。1月17日,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会“韶华敬老,迎春暖暮”寒假实践队,前往河北省保定市东庆康老中心,拜访了在此安享晚年的李奶奶。旨在让实践队在岁月的沉淀中感悟历史的厚重,于往昔的故事里探寻文化的根源。
李奶奶精神饱满,见到年轻朝气的实践队来访,眼中满是亲切与欢喜,热情地招呼大家就座。谈及保定过去过年的情景,李奶奶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了那段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
“以前呐,一进入腊月,保定城里就被浓浓的年味所笼罩。” 李奶奶微笑着娓娓道来,“腊八节那天,可是个极为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身,用小米、红枣、红豆、桂圆等各类食材,精心熬制上满满一大锅腊八粥。这腊八粥不仅口感香甜,更寓意着丰收与吉祥。孩子们对这一天最为期盼,天还没亮就围在锅边,眼巴巴地等着品尝那第一口甜滋滋的腊八粥。”
随着腊八节的过去,新年的脚步愈发临近。“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李奶奶兴致盎然地接着说,“这一天,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大人们会带着孩子,在灶台边恭敬地摆上又甜又粘的糖瓜。老人们常说,糖瓜又甜又粘,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到了天上,只讲家里的好事,庇佑全家平安顺遂。孩子们对这些传说特别着迷,总是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
到了腊月下旬,家家户户都为年夜饭和新年的美食忙碌起来。“那时候,物资远不如现在丰富,但大家都想尽办法把年过得热热闹闹的。” 李奶奶回忆着,眼神中满是温情。女人们忙着蒸馒头、蒸年糕,蒸出的馒头又白又胖,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年糕则寓意着年年高升,饱含着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男人们则负责杀鸡宰鱼,准备各类肉类。孩子们也不闲着,帮忙打扫屋子、张贴窗花。那些窗花都是亲手剪的,虽说比不上现在买的精致,却满是自己动手的乐趣,年味儿十足。
除夕当天,整个保定城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一大早,全家老小就纷纷起床。男人们忙着贴春联,春联都是请村里有学问的人书写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贴完春联,便开始挂灯笼,红彤彤的灯笼一挂上,年味儿愈发浓郁。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包饺子,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预示着一整年都有好运气。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畅聊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放鞭炮,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将整个城市映照得灯火辉煌。李奶奶笑着回忆道。
聊完年俗,李奶奶又和实践队一同回忆起保定的历史发展。“保定这座城市,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李奶奶缓缓说道。
近代以来,保定历经诸多风雨。“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定遭受了日军的残酷侵略,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百姓们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李奶奶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但英勇的保定人民从未屈服,他们奋起反抗,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地道战、游击战等抗日活动在保定大地上风起云涌,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保定迎来了新的曙光。清风店战役的胜利,为解放保定奠定了坚实基础。1948 年 11 月,保定成功解放,这座古老的城市重获新生。新中国成立后,保定发展迅速,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今,保定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未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愈发便捷,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虽然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些传统年俗和历史文化,我们绝不能忘记。” 李奶奶语重心长地对实践团成员说,“它们是我们的根,是保定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实践队认真聆听着李奶奶的讲述,不时记录下关键内容。通过这次采访,实践队表示对保定的年俗文化和历史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深知肩负着传承这些珍贵记忆与文化的使命,要让更多人了解保定,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炫冶 程仟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