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青年作家李庆贤与导演金琛相聚漫步于南京中山陵中,他们拉开了为电影文学性的话题。
提起金琛,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他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片人。1998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网络时代的爱情》,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他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新人导演奖、第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00年,凭借爱情电影《菊花茶》获得第2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导演特别奖。2005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胡同里的波西米亚人》2009年,执导犯罪电影《黑箱》2012年,担任惊悚电影《无间罪:僵尸重生》的制片人2016年,凭借民国革命剧《麻雀》获得第4届横店影视节暨“文荣奖”。2025年,执导电视剧《真心英雄》等。
李庆贤开门见山,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电影的热爱与敬畏:“金导,我一直很喜欢并且欣赏您的作品,尤其是您对于电影文学性的把控,总能让人在观影之余,感受到一种深刻思考与共鸣。您觉得,电影与文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与差异呢?”
金琛则缓缓说道:“在我看来,电影与文学就像是两条并行不悖的河流,它们虽然流淌在不同的领域,但最终都会汇入人类情感的海洋。文学是文字的艺术,它用文字构建出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电影则是视听的艺术,它通过画面、声音和剪辑等手法,将故事和情感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它们都在讲述着人类的故事,传达着人类的情感,引发着人类的思考。”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差异在于它们所使用的媒介不同。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主要通过画面、声音、色彩、光影等视觉和听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听感受。它融合了艺术审美、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同时兼具商业价值,是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电影主要通过画面、声音、色彩、光影等元素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听感受。它融合了艺术审美、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兼具商业价值,是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文学主要依靠语言文字这一媒介,通过文字的描述、叙述和组合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更侧重于作者的主观思维和创作意图,通过文字来构建信息模型,塑造各种人物和故事。电影与文学的差异是,尽管电影和文学在形象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有所交集,但它们因媒介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电影更加直观、生动,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文学则更加注重文字的细腻描绘和读者的内心体验,给予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李庆贤点头表示赞同,并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往往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学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更是一种对人性、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剖析和反思。而这种剖析和反思,往往正是文学所擅长的。因此,我觉得电影与文学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金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接着说道:“你说得很对。在电影创作中,我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内容为王’。一个好的剧本,往往决定了一部电影的成败。而一个优秀的剧本,又往往离不开深厚的文学功底。因此,我在选择剧本和编剧时,总是特别注重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的人,才能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电影作品。
李庆贤闻言,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他说道:“金导,您的这番话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作为青年作家,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电影创作中来,用自己的笔触和想象力,为电影注入更多的文学元素和人文关怀。同时,我们也应该向电影创作者学习,学习他们如何用视听语言来讲述故事、传达情感,从而让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更加立体。”
金琛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道:“庆贤,你说得太好了。电影与文学,本就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两个领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和电影创作者,像你们一样,勇敢地跨出这一步,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电影和文学的交融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场关于电影文学性的深度对话,在立春后更显得意蕴深长,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在悄然生长,而这场电影文学的深度对话,也如同春日里的细雨,无声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电影与文学,正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探索着人性的光辉与阴暗、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以及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