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年轻面孔背后的厚重积淀
2025年美育圆梦央视春晚舞台上,一位身着时尚礼服的青年主持人以沉稳台风与灵动表达惊艳全场。他是“美育圆梦”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黎弦(Leslie),一位出生于2000年12月的“00后”,却已拥有数百场大型活动经验。
黎弦近期工作照
身兼制片人、主持人、大学教师、品牌创始人等多重身份。
近日,我们走进黎弦的工作室,探寻这位“西南主持界青年领袖”如何以超越年龄的格局,在传统媒体与新兴业态的交织中开辟独特路径。
职业历程——从“四川小何炅”到文化推手
Q:您被观众称为“熊猫哥哥”“四川小何炅”,但您的角色早已超越主持人。作为央视《美育圆梦》栏目四川首位制片人,这种转型背后有何契机?
黎弦:(笑)其实我从小就有“多重身份焦虑症”——既想站在台前传递情感,又渴望幕后构建深层内容价值。在我艺考阶段我的恩师王岩平教授(他是四川省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开拓者)曾对我说:“主持人的天花板不在话筒前,而在能否用内容影响行业。”这句话给我种下了跨界的种子。
Q:您同时担任央视、北京台、四川台的栏目制片人,如何平衡不同平台的内容需求?
黎弦:核心是“在地化与国潮化的共振”。例如《美育圆梦》栏目,在央视聚焦全国美育案例,在四川落地也是异曲同工——我们将全国的先进美育案例与四川在地文化相结合,让四川的观众通过节目了其他地域的优秀样本,也让观众朋友通过节目爱上四川。这种“一题多解”模式,可以让地方文化借国家级平台破圈。
Q:您还创立了“声而不凡”主持人品牌,初衷是什么?
黎弦:传统主持人常单兵作战,但如今大型活动需要“集团军”。我们团队有王曼君的灵动、刘殊凤的沉稳、符俊杰的应变力,覆盖从少儿节目到国际赛事的全场景。比如2024成都时装周,我们4人组用双语串联各国超模,网友评价“像看一部时尚交响乐”。
主持哲学——在“熊猫式亲和”与“猎豹式控场”间游走
Q:您的主持风格被形容为“活泼中带威严”,这种矛盾感如何炼成?
黎弦:这可能源于我的“双重训练”——有从王岩平教授那里学习到的正统播音体系,又通过“声而不凡”品牌接触大量商业活动。面对时尚界圈,我是Leslie,用时尚态度和高级感拉近距离;面对孩子,我是“熊猫哥哥”,用夸张表情和方言梗拉近距离;而在政企峰会,则需像猎豹般精准把控每个议程节点。
行业洞见——主持人正在成为“文化路由器”
Q:您身兼双一流大学教师,认为新一代主持人最需哪些能力?
黎弦:过去我们强调“字正腔圆”,现在则需要“三维能力”:
内容策展力:如我在《世界中医药日成都主会场》中解读中医典籍时,会嵌入现代养生痛点;
跨域协作力:制片人经历让我习惯与导演、品牌方共创方案,而非被动接流程;
舆情敏感度:主持人已是IP,需像运营品牌一样经营公众形象。
Q:如何看待AI技术对主持行业的冲击?
黎弦:AI能取代程式化播报,但无法复制“临场温度”。主持人除了“说事情”之外,更需要“有温度”。“不完美的真实”反而让我们所想宣导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未来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在技术洪流中守护人性微光”。
破界者宣言——让世界听见西南的声音
Q:您获得“非遗宣传推广大使”“2024成都时装周媒体贡献奖”“成都社区美育先进个人”“国际超模大赛亚洲总决赛”等荣誉,下一步文化布局是什么?
黎弦:正和美育圆梦栏目主创团队共同筹备“敦煌朝圣之旅计划”——筑牢文化自信,让传统和现代在敦煌的大漠上辉映。我想证明:地域文化不是土味符号,而是国际审美的新母体。
Q:24岁的您已站上行业高点,未来会焦虑“巅峰过早”吗?
黎弦:(沉思)我的危机感恰恰来自“标签太多”。观众记住我是制片人、教师、熊猫哥哥,但黎弦究竟是谁?或许答案藏在一次次“破界”中——就像我的微信签名:“声而不凡,是因为敢做第一个踩雪的人。”
后记:雪已落下,路正延伸
采访结束时,黎弦向记者展示了两条新闻:2019年,他首次以“国际超模大赛亚洲总决赛指定主持人”得主身份出现在新闻,新闻题目写着“00后新生代”;2025年,同一媒体的标语已变为“时代同行者”。
从“被定义”到“定义者”,这位“熊猫哥哥”的野心,或许藏在他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字里:“表达改变世界,你我生而不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