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最早知道小年,是从母亲那里。
开始写作后,从宋代诗人吕蒙正写的祭灶诗(“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中,了解了“二十三”的来历。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为祭灶日。作为农历新年的前奏,这一天,标志着人们正式开启“过年模式”。
在中国,人们相信有一位名叫“灶王爷”(又叫灶君)的“司饮食之神”居住在家里的灶台上,而小年这天正是其生日。
关于灶神的故事由来已久。
早在先秦时期,灶神就已经被列为“五祀”之一,是国家祀典中的重要神灵。
《礼记·月令》中提到,夏季要祭祀灶神,这与古人对火的崇拜有关。夏季炎热,火势旺盛,人们希望通过祭灶来祈求火神的庇佑,避免火灾等灾难。
到了汉代,祭灶的习俗更加盛行。汉代人认为灶神不仅能保佑家庭平安,还能带来财富和好运。《后汉书》中就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汉宣帝时期,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在腊月某天早上做饭时,见到了灶神现身,他立刻跪拜,并用家里的稀罕珍品祭祀灶神。这种对神灵的敬畏,让阴子方的家,很快变得吉祥昌盛起来。
关于灶神的身份,还有诸多说法。
《淮南子》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认为灶神是炎帝;
《事物原会》则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南宋陆游说:“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秦观、刘克庄、文天祥等也都写过祭灶的诗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祭灶神的时间逐渐被固定在腊月二十三(北方)或二十四(南方)。
每年小年这天,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的情况,尤其要汇报这家人的“善恶情况”,并根据情况来决定新的一年是降灾还是赐福。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灶仪式,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祭灶时,人们会用糖瓜、关东糖、爆米花、火烧等甜食供奉灶神,意在粘住其嘴,以免向玉帝打“小报告”,希望灶神嘴甜,只汇报好事;也有的地方会在灶神像前放一碗清水,寓意新的一年生活清澈、干净;还有的地方会在灶神像前放一些草料,意为让灶神的坐骑——马儿吃饱吃好,以让灶神顺利往返。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他们依然通过祭灶这样的仪式,祈求新的一年生活富足、家庭和睦平安,这种乐观精神以及对家庭的关爱和期望是中华文化中倡导的价值观之一。
同时,祭灶习俗一代代延续至今,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还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深深的敬畏。这种敬畏之心,让人们对生活更加珍惜,也更加懂得感恩。
在喧嚣尘上的今天,在水泥丛林的城市,虽然没有了传统的灶台,但很多人依然会在这一天买一些糖块、水果等,放在厨房里,表达对灶神的敬意和一份情感的寄托,让大家有机会停下脚步,盘点过去、蓄力出发。
在巳年的“二十三”光顾的今天,在“文化自信”反复被提及的当下,之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承古启今、如何“经世致用”当是我辈思考的主题。
近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主体性。主体性在实践中培养和生成,一如“祭灶”,它既不是对某种教科书式答案的盲目遵从,也不是哪位学者先入为主的“输入”导向,而是人们依靠自身力量不断探索历经的结果。巩固文化主体性必须守正创新,守正不意味着保守,而是要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澄明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
“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让考古来说话,让古籍经典中的文字活起来”。近年来,以考古挂帅的“探源”工程在加快!显然,把握文化自主意识、自觉能力、自信源泉的关键就是要强化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跳出“模板”,回归“母版”,确立和展现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文化血脉与精神标识,从而赓续历史文脉、书写当代华章。
曾经,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山海经》中的一些形象在三星堆遗址中得到了体现,这表明《山海经》不仅仅是神话传说,而是当时人们信仰体系的一部分。例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和神鸟与古代神话中的金乌、后羿射日等神话相呼应,表明这些神话在古蜀时期就已经存在。
事实上,“神话传说”四个字耳熟能详。却原来,神说过的话一代代传下来,才叫神话传说。
自古言,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当笔者知悉:我们的祖先是龙首蛇身的盘古之神,而我们是神龙族的后裔、叫龙的传人;当笔者进一步得知:神州中国?神所在的地方才叫神州。而“中”为正,“中正”为德,“中国”乃“德”国,德行的德(德行圆满者才配居住在神州,神州是本源,本源才是真家,那里才是德道之神圣者所在的地方)时,浓浓的爱国情、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本有,不假外求;“人从受造之初就是完美的”......无不说明:真人本我本是神圣之“大人”,相较于红尘凡夫俗子的“小人”而言,缘何坠落?敢情是因为德降道滑、降本流末,才从“神圣”沦为“凡夫”,才从“本源真家”落入“红尘客栈”,成了生命的过客,成了迷途的羔羊,成了失忆的患者,才无法解锁哲学三大之问:你是谁?从哪来?往哪去?
如何逆转?修心修德。原来此生我们来红尘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的,是要通过正心修身、德升道涨、超凡入圣、天人合一、最终回归本源真家的。
言至此,相较人们期望的:“灶神上天言好事”的外求,我们莫不如内求——强大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禁于未然。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初心是纯净纯粹的,既无功德心,也不掺杂为什么的“为”心,系本心本性本然。一如太阳,既不因为福泽万物而居功自傲,也不因为照亮大地而沾沾自喜,在它看来:发光发热是本心,照亮大地是本能。大道至简,大巧不工。
人文日新,行健不息。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