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作为能源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板块,储能赛道迎来众多利好政策支持、也吸引一众企业入局。在储能产业爆发之际,作为较早切入并开展了大量项目的储能系统集成商,海博思创已具备丰富的产业经验和很强的先发优势,掌握了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并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行业政策助力 经营成效显著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一直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发挥主体电源作用的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储能产业迎来了史诗级爆发——不断升级和完善的技术、愈发活跃的市场需求。
2016年是储能领域的重要节点。由于当时国内新能源装机量快速攀升,“弃风弃光”现象逐渐显现。储能作为调节电力的关键技术,被纳入《“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中。
“双碳”目标确定后,国家政策开始出现针对储能技术发展的具体目标。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国内新型储能装机总规模到2025年达30GW以上的发展目标。
2024年以来,围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已有《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举措出台。
在国家政策及要求的引导下,储能行业正在向规模化、创新化方向发展。海博思创作为储能系统集成领域领军企业,主营业务深度契合政策引导下行业的发展方向。
除政策助力外,海博思创近年的经营也卓有成效。
根据公开资料,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海博思创营业收入分别为8.38亿元、26.26亿元、69.82亿元和36.87亿元,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88.67%;其中储能系统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53亿元、24.56亿元、69.27亿元和36.50亿元。
海博思创近年集中发展储能业务电源侧、电网侧客户,市场竞争优势突出,各家国有大型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等均与海博思创达成长年合作。
根据CNESA数据统计,海博思创2021年、2022年国内市场出货量排名首位;2023年国内市场出货量位列第二。
此外,海博思创的行业影响力也获得了专业机构的认可。据了解,在全球知名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Tier 1储能厂商榜单中,海博思创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与应用经验,荣登一级储能厂商榜单,这已是海博思创连续三个季度登陆该榜单;同时在标普全球2024年11月发布的《2024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中,海博思创成功跻身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成为全球市场前三大储能系统集成商。
加快技术进步 助力新质生产力落地
自“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以来,全国上下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驱动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海博思创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及智能微网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海博思创所从事的储能业务,是助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从而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升级的重要参与者,海博思创逐渐构建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海博思创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了从电芯建模到储能系统集成,从储能整站系统最优控制到储能场站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产品,掌握了储能系统中电芯级-电池模块级-电池簇级-电池系统级-整站级的设计、智能制造、智慧运维与运营技术。
通过数字化建模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高新技术有机整合到储能系统产品中,使产品具有安全、高效、经济、长寿命和智能化等特点。
当前,储能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加大对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基础建设的投入,让AI赋能储能发展新模式。据海博思创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介绍,海博思创一直在大力推进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数智技术的落地应用,运用大储云平台、分布式云平台等全面赋能储能电站的安全运维。同时,他还表示“从长远看,储能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本质上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企业自身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外,海博思创还加大与行业伙伴的合作力度,近期海博思创已与汇川技术、Tesseract、Fluence、施耐德、TÜV莱茵进行战略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共建行业发展新生态。
未来,海博思创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强化运营管理等多方面举措,积极应对行业挑战并紧抓市场机遇,巩固公司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