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27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华北理工大学、健康报社、国际银屑病协会、全球银屑病监测项目、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银屑病大会在河北唐山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开设“大会报告”、“青年医生专场“”“基础研究专场”“IPC论坛:Psoriasis in the Post-Biologics Era”、“县域专场”、“中西医结合专场”、“临床诊疗专场”、“临床研究专场”和“世界银屑病日”暨“蒲公英银屑病患者教育公益宣讲线上活动”。
国际银屑病协会主席、法国巴黎大学Hervé Bachelez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Johann Gudjonsson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Chrisroper Griffiths教授、意大利维罗纳大学Paolo Gisondi教授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600多位银屑病领域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围绕银屑病的基础研究、诊疗技术及其最新进展等展开全方位探讨。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未来银屑病的治疗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启发。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精彩内容将由健康报社、唐山直播、燕赵都市报、唐山新闻、唐山晚报、长城新媒体、凤凰网、百度、腾讯、网易、新浪报道,并通过医我行、优麦、医学界、CCMTV同步直播。据悉线上观看直播总人次达70余万。
大会报告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学军教授、杨森教授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杨洁教授的主持下,国内外知名银屑病专家就银屑病最新的科研转化、风险因素、创新药物及精准治疗进行了大会报告和讨论。
张学军教授做“银屑病转化医学:从基因到临床,从难以治愈到可治愈”的大会报告,系统回顾了从千百年来“医不治癣,治癣就丢脸”的困境,到发现银屑病遗传规律、易感基因和生物学机制,以及药物靶点的临床转化。并综合介绍了海南自贸区先行先试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及真实世界研究、基层医师治疗银屑病能力提升及县域银屑病临床特征和就诊现状调查、系列指南共识的书写,整体体现了我国银屑病转化医学的工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做“中国皮肤科转化进展”报告。介绍了转化研究的定义和分期,列举了中国皮肤科团队在诊断、治疗、诊疗管理方面的实例,指出关注以应用为导向的转化研究已经成为常态,高水平的创新转化成果初现曙光,转化效果中效仿类较多,系统设计与推进、有机交叉融合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重要基础研究和充分利用独到研究资源的发展策略。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刚教授做了关于“精神应激与银屑病”的报告,指出精神应激与银屑病通过“脑-皮”对话,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精神应激时黑素聚集激素(MCH)可神经元激活,直接调控KC代谢和免疫参与银屑病发病,激活MCH神经元介导或加重精神应激,靶向MCH-MCHR1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新策略,心理干预和抗炎治疗对于银屑病和精神应激均有积极意义。
国际银屑病协会主席、法国巴黎大学Hervé Bachelez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再兴教授、华北理工大学孙良丹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春雷教授、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张锡宝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梁燕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薇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晓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颜克香教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苗国英教授分别就银屑病IL-17、 IL-23抑制剂等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等新型银屑病治疗药物,甲氨蝶呤精准治疗银屑病以及免疫性皮肤病专项研究等专题进行精彩报告和热烈讨论。
专场一:银屑病青年医生专场
青年医生专场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齐瑞群教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苗国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国强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正伟教授主持。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伏圣教授通过系列研究发现FRA1敲除增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Fra1缺失导致小鼠皮肤微环境失调和HacaT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等系列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楼方舟教授针对银屑病表皮17型空间模块在调控表皮DC细胞及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进行阐述,指出炎症性树突状细胞高度表达MIR155HG,作为活跃抗原呈递的标志;外源性给予的miPEP155缓解了类似银屑病的皮肤炎症。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甄琪教授研究发现RasGRP1在银屑病小鼠和人皮肤的活化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表皮VEGF通过RasGRP1-AKT-NF-KB途径增加炎性因子的产生,Rasgrp1过表达与敲除可显著影响银屑病小鼠皮肤炎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柏冰雪教授针对银屑病共发疾病病如白癜风,在遗传免疫发病的机制进行了探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爱平教授介绍了IL-17A抑制剂在快速持久实现银屑病皮损全面清除方面所展现的优势。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全辉教授通过动物模型等系列研究,发现HDAC3敲除增加CD4+T和CD8+T细胞中IL-17和CCR8的表达,阐释了HDAC3调控Th17/Tc17分化和迁移对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党二乐教授通过血管内皮糖萼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等研究阐述了血管内皮细胞在银屑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陈微微教授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了银屑病患者皮损、皮损周围皮肤组织及正常对照皮肤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发现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TYMP基因显著上调,揭示了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在疾病发展中的整个演化过程,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陆家睛教授探讨了银屑病生物靶向治疗中的疗效衰减、免疫漂移、转换时机、转换策略并展示了生物靶向治疗转换成功案例。
专场二:银屑病基础研究专场
银屑病基础研究专场由华北理工大学孙良丹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国强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栗玉珍教授和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张锡宝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宏林教授带来关于中药活性小分子标记疾病创新靶点的转化应用的报告。指出中药活性小分子研究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阐述了中药创新靶点的临床转化,为银屑病治疗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张春红教授分享了2024 EADV年会研究进展,强调银屑病全球发病率,尤其亚洲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展示了银屑病患者多种合并症,呼吁银屑病应综合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星教授介绍了皮肤影像学技术在银屑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指出医学影像技术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为银屑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提供了可靠依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惠平教授指出关节病性银屑病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尤为重要,并提出了一系列临床干预手段,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控制进展,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导致关节永久性损伤。华北理工大学孙良丹教授介绍本维莫德作为一种选择性芳香烃受体调节剂对银屑病的治疗,特别是控制炎症反应、修复皮肤屏障和延缓疾病复发方面的突出作用。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苗国英教授讨论了银屑病误诊误治问题,通过临床病例,详细分析了银屑病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诊断,提醒在诊断时要细致全面,避免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广州市皮肤病医院罗权教授分析了多种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常见副作用,并介绍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副作用,确保长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匡叶红教授探讨银屑病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关联,并提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银屑病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路永红教授详细阐述了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最新治疗进展。强调IL-36在GPP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针对IL-36生物制剂使未来GPP治疗更精准高效。广州市皮肤病医院的张锡宝教授详细解读了2023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介绍了新版指南中增加的内容,强调银屑病共病管理,呼吁治疗过程中更加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
专场三:IPC 论坛:Psoriasis in the Post-Biologics Era
作为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IPC论坛“Psoriasis in the Post-Biologics Era”由张学军教授、Herve Bachelez教授和郑敏教授共同主持。
Herve Bachelez做“Psoriasis is made of several diseases: How molecular studies pave the way for precision medicine ?”大会报告,指出脓疱型银屑病中单基因模型占主导地位,而斑块型银屑病虽遗传结构复杂,可通过数个单基因模型建立特定途径的致病性,与疾病机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指导靶向治疗的精准选择。Johann Gudjonsson教授通过“Advances in Psoriasis Research”报告,指出单细胞、空间组学研究等新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绘制各型银屑病通路的能力,证实细胞因子相关信号通路是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回路。Chrisroper Griffiths教授做“Early intervention in psoriasis Management”大会报告,指出银屑病的个体化治疗及早期干预对银屑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Paolo Gisondi教授的“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NF, IL-17, IL-23 inhibitor drugs in psoriasis”报告,指出中重度银屑病需要系统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可有效控制银屑病病情,早期生物制剂干预可降低合并症的发生。
郑敏教授通过“Recent Progress in Psoriasis and Its Comorbidities”的报告,为大家解析了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及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应早期使用有效的生物制剂以预防疾病进展。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孙良丹教授“Novel Insights on Psoriasis Pathogenesis”的报告,为大家解析了银屑病遗传免疫相关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并展示了团队在探索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所做的工作。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陆家睛教授带来“The clinical study progress of picankibart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plaque psoriasis”报告,分享了创新药物匹康奇拜单抗在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专场四:银屑病诊疗县域专场
县域专场首先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学军教授致辞,对本次县域专场的意义做了高度评价,强调了县域医疗机构在银屑病诊疗中的重要性。华北理工大学孙良丹教授致辞,表达了对县域医疗机构进一步提升银屑病治疗水平的期待,并感谢与会者的积极参与。
银屑病专题由孙良丹教授主持,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杨洁教授带来题为“银屑病精准治疗和疾病修饰新洞见”的报告。指出随着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免疫系统和基因调控机制的理解,银屑病已经进入了精准治疗的时代。并介绍了表观遗传学在银屑病疾病修饰中的作用,强调了早期干预和复发预防的重要性。杨洁教授与玉田县医院刘广悦教授和兴安盟人民医院吕国莲教授参与了“大咖面对面”环节,就县域医院如何更好地实施精准治疗展开讨论,探讨了不同地区在银屑病诊疗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荨麻疹专题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再兴教授主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亓玉青教授做《从指南变迁看CSU治疗的变化》的演讲,回顾了近年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治疗指南的演变,强调了新型生物制剂在CSU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在“大咖面对面”环节,亓教授与涟水县人民医院的李晓艳教授、青岗县人民医院的赵丽敏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基层医院在荨麻疹管理中的实际经验和遇到的难题。
基层皮肤科建设专题由东港市中心医院的姜启君教授主持。凤城市中心医院李荣辉教授分享了在基层医院皮肤科建设中的经验,介绍了通过专病门诊的建设和慢病管理的实施,逐步提升科室的专业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室发展模式,强调专病诊疗在基层医院的重要性。随后,李荣辉教授与成武县人民医院的郭翠芝教授、桂平市人民医院的左玉辉教授共同探讨了不同地区基层医院在皮肤科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
专场五:银屑病诊疗中西医结合专场
中西医结合专场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刘红霞教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王红梅教授、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赵京霞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周冬梅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宁博彪博士介绍了如何通过基础研究探索“开通玄府”治则新法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并结合临床证实开通玄府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银屑病症状和治疗共病。周冬梅教授介绍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药浴疗法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并开发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高效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药浴液。王红梅教授研究发现凉血消风汤可减少IL-17表达,增加Sirt1表达抑制p65乙酰化,抑制NF-κB通路信号活化,有效治疗银屑病。广东省中医院邓静文教授介绍了中医药组学的研究现状及空间组学等新技术在中医药组学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与银屑病证候相关的多种组学研究方法。
刘红霞教授分享药-浴-罐-养全程式防治银屑病诊疗模式,通过中药内服、外洗、外擦、针灸、拔罐等结合穴位贴敷、埋线等方法,明显提高银屑病临床疗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赵邑教授介绍了银屑病生物制剂发展及指南变迁,指出使用生物制剂存在感染风险,大部分较轻微,可能与相关作用通路/靶点有关,但仍需长期队列证实。赵京霞教授报告情志应激是加重和诱导银屑病复发重要因素及其机制,蒺藜皂苷D可抑制神经递质SP和树突细胞相互作用缓解银屑病皮损,而电针百会、血海通过抑制NK-1R抑制剂可改善银屑病皮损。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胡凤鸣教授展示不同类型银屑病中医疗法及良好效果,强调“毒邪”是特殊烈性银屑病发病重要因素,解毒法需贯穿治疗始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汪海珍教授介绍了银屑病西医治疗难点,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辩证论治及中医治疗银屑病常用疗法,强调辩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可有效减少复发和解决共病。
专场六:银屑病临床诊疗专场
银屑病临床诊疗专场由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吕成志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韩秀萍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栗玉珍教授和青海红十字医院的傅强教授共同主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党宁宁教授带来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诊疗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诱因、标志物及共病,并结合案例进一步介绍其鉴别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何焱玲教授详细阐述了关节病型银屑病流行病学特点、诊疗现状、影像学表现、早期筛查等方面内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耀华教授报告了司库奇尤单抗中国真实世界数据系统分析所显示的长期治疗效及患者耐受性;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王晓华教授解析了目前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失效现状,尤其是疗效衰减问题,探究了治疗失效发生机制,并针对治疗失效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霞教授对银屑病合并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发现其与银屑病发病共享炎症通路,提出银屑病需全程管理,加强共病筛查;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周颖教授汇总了与银屑病生物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建议加强治疗期间HBV、结核及肿瘤等筛查工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尹志强教授结合局部难治性案例,提出微量生物制剂局部注射的方案,以更为精准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局部精准治疗提供参考;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雨欣教授详细介绍了脓疱型银屑病临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姜文成教授介绍了生物制剂和中药联合治疗的策略,并探索了选择适合人群、把控联用时机等,以更好控制银屑病病情、减少复发,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专场七:银屑病临床研究专场
临床研究专场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敏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森教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吕成志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晓光教授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耿松梅教授介绍了肥大细胞与银屑病的瘙痒及炎症的活化间的关联,指出MrgprX2激活肥大细胞是银屑病瘙痒及免疫活化的重要机制。南方医学大学深圳医学院梁燕华教授讲解了最新的银屑病疾病活动度评估的工具标准等临床指标的判断,明确了银屑病疾病活动度评估在银屑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重要性。孙良丹教授介绍了古塞奇尤单抗对银屑病的“疾病修饰”进行解读。王再兴教授从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失应答为切入点,为大家全面完整地介绍了目前银屑病生物制剂的疗效衰减与应对策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陆家晴教授介绍了如何从临床诊疗难点出发提出科学问题,开展临床研究,以探究临床现象,并确认其中相关性。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琨教授就银屑病生物制剂转换使用的原因及银屑病伴恶性肿瘤等转化策略展开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薇教授指出银屑病关节共病筛查量表多样,条件性影像筛查可辅助诊断银屑病关节共病,而系统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可能是预防银屑病关节共病的选择。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沙扬教授分享阿普米司特治疗脓疱型银屑病合并HIV感染患者的经验,指出启动生物制剂治疗前及治疗期间HBV、结核及肿瘤筛查是重要举措,长期治疗应进行多学科管理。浙江省人民医院陶小华教授指出银屑病需关注长期控制、共病缓解与生活质量提升,疾病修饰是符合需求的“终极治疗目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正华教授从炎症&肿瘤、肿瘤微环境、Th17善变等新策略入手,向大家阐述了银屑病免疫学检查点的新视角。
“世界银屑病日”暨“蒲公英银屑病患者教育公益宣讲活动”(线上)
10月27日上午,为推动我国银屑病防诊治事业的发展,普及银屑病患者健康科普教育,造福我国数百万银屑病患者,值此“21个世界银屑病日”来临之际,“世界银屑病日”暨“蒲公英银屑病患者教育公益宣讲活动”在线上举办。王再兴教授主持本次公益宣讲开幕式。
孙良丹教授致辞向参加本次宣讲的各位专家和参加此次活动的银屑病领域工作人员及广大患友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公益宣讲活动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我国银屑病防诊治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全社会传递对银屑病患者的专爱和支持,让更多的患者早日受益。企业代表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总裁Cherry Huang发言,持续深化学术创新,推动皮肤科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帮助患者实现更高治疗目标,助力银屑病患者拥抱无银人生,为广大患者及家庭带来积极改变。专病门诊代表杨洁教授发言,介绍了专病门诊的工作模式,指出专病门诊建设改变了传统诊疗服务模式,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让患者真正受益,同时希望广大患友积极面对疾病,走向健康。张学军教授做“银屑病可治愈:一个中国故事”的报告,回顾团队在银屑病领域所做的努力,介绍了银屑病从难以治愈到临床可治愈的科研、临床、慢病管理和科普公益全方位的中国故事。
此次公益宣讲结束后,全国各地银屑病专病门诊将陆续开展银屑病公益义诊活动,进一步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普及疾病知识、矫正认识误区,获取规范治疗方案,增强全国广大银屑病患友战胜银屑病的信心。
近年来,随着基础科研的深入,临床转化的涌现和诊疗技术的进展,银屑病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成为转化医学成功的典范。本次中国银屑病大会涵盖了银屑病国内外基础研究的热点、临床诊疗的经验、临床研究的进展、成果转化的典范,同时展示了青年学者的风采和基层诊疗的现状,内容精彩纷呈,立体直观,现场讨论热烈。此次中国银屑病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银屑病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也为未来的银屑病诊疗和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思路和希望。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