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名呼吸内科诊疗专家,这些年,上海肺科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顾晔长期致力于钻研各类介入呼吸病学相关技术,善于处理复杂气道问题以及肺外周结节的诊疗。
每天从门诊到办公室,他是一个马不停蹄、不停转动的人,内心充盈又积极。和顾主任聊天会发现,他的口头高频关键词是“对”和“其实”,诚恳表达的同时,也不断传递对他人观点的积极反馈,这种认同源于内心的共鸣,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他的话语中总是带着诚恳与坚定,如同他对待每一个病例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意一种可能。
上海肺科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顾晔
12年回眸,内镜中心已在next level
刷卡挂号、诊室就诊、深入检查……工作日下午的上海肺科医院内镜中心,人头攒动但运转有条不紊。穿过内镜中心长长的走道,内镜操作室、介入手术室齐齐整整一一映入眼帘。在介入呼吸病诊治领域,上海肺科医院内镜中心技术全面、特色鲜明,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追根溯源,肺科医院内镜科起步成型,始于2008年。彼时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外科手术需要呼吸内镜来诊断和治疗的案例也愈来愈多,因此,作为专科医院,上海肺科医院高度重视,将内镜独立成科,胸外科科名家汪浩主任秣马厉兵,顾晔应势加入。
2018年,上海肺科医院内镜科改建,从三四个操作室拓展为拥有4间内镜操作室、2间介入手术室的内镜中心,拥有最新的内镜操作系统6台,拥有各类支气管镜六十余根,以及电磁导航仪,冷冻治疗仪,高频电氩气刀工作站,球囊扩张仪等各类介入设备,目前开展各项内镜介入手术,包括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内科胸腔镜检查、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外周超声支气管镜检查、虚拟支气管镜技术、电磁导航支气管技术、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中央型肺癌姑息介入治疗、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治疗等,每年完成内镜诊疗三万余例,三四级内镜手术八千余例,其中超声支气管镜六千余例,每年开展1-2项新技术。
短短12年,上海肺科医院内镜中心迅速成长,医、教、研、创、科学管理、文化建设六位一体,如今已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和PCCM介入呼吸病学单修基地,每年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平均每年培训专业介入人员一百余名。
坐在办公室里,顾晔讲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一直嘴角弯弯。这是他最初从呼吸内科研究里得到的乐趣。医学博大精深,彼时从工作了四年的急诊科到内镜科,跨度不可谓不大。在不同的医学细分领域,在全新的知识海洋,有汪浩主任在前领路,顾晔一猛子扎下去,深度钻研、不断积累,“去学习了之后就突然发现大开眼界,然后就感觉不单单是空间提升了,而且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所以回来之后就可以慢慢地去开展一些技术,去做起来”。
掌握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积攒丰富的临床经验,主编和参编多部学术著作,通过反复实验与数据分析,不断进行思考与创新……12年后的今天再度回眸,顾晔自身与内镜中心一起,均已在next level,培养的呼吸内镜中坚力量遍布全国乃至世界范围。
精准到mm,气管里还能做“导航”
“高效、微创、经济、安全的方法永远是医生与患者的最佳选择。”这是顾晔从医以来一直坚守的原则之一,利用技术优势,从“身”“心”两个角度,最大限度减少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创伤,尽快恢复健康。而支气管镜诊疗,就是高度贴合这一原则的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手段,创伤小、准确性高、费用低、并发症少。“说做胃镜、肠镜大家都知道,对吧?但是支气管镜很多人不了解。你看它和胃镜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微创的,又比较简单安全,不用开刀住院,相对而言费用也较低,几百一千块就搞定,而且医保都能报销的。这些技术都是很利于去推广的。”
一支类似铅笔粗细、可以灵活弯曲、带光源和镜头的软镜,从鼻腔或喉罩置入,通过咽喉、会厌、声门进到气管及细支气管,观察支气管内的情况,进行肺和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异常的部位进行取样诊断,对阻塞的气道进行打通,对有缺口的气管进行封堵。
“而且气管里还能做导航,就像你开车的GPS一样,结节长在肺里面,它直接告诉你从哪条路进去,它左边、右边、上面、下面很灵活就导到这个地方,找到后就把这个东西挖出来。包括现在气管镜上面还能加载超声,那么就可以看到气管外面的东西了,如果气管外面长东西了,就可以直接穿刺把这个东西取出来。将来的机器人就直接更简单了,就像萝卜快跑一样,能指挥你到这个地方,到了之后还有很精细的三维图,告诉你要穿刺出去多少距离,精准到毫米,然后取的标本有多少,怎么去弄,然后甚至可以用各种微波射频就把这个东西给烧掉了,所以应用范围就越来越广了,你知道吧?像早期的肺癌,就可以这样取出来,同时把它干掉;那么中期的肺癌淋巴结有转移了,我们要通过气管镜下去,把每一个淋巴结的东西去掉,帮助临床医生去分期肺癌是分在两期三期中期还是晚期……”
从肺炎病原体检测到肿瘤、癌症的取样、诊断,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疱、哮喘等的治疗,随着手势生动比比划划,顾晔如是介绍近年来应用很广的支气管镜诊疗。面对患者,直接陈述专业术语,患者往往以理解。这时,通俗易懂的小比喻是一个非常有效直观的手段,也体现出医生的人文素养。
原创工作,充满使命感的“开拓者精神”
在二十年如一日为患者减轻痛苦、挽回生命,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努力的过程中,顾晔和他的同事们竭力破解重重难点、跨越一切阻碍勇敢前行。愈艰愈前,惟其至刚至笃。
来到这里的前6年,堪称顾晔的个人飞跃性成长期。和汪主任一起在临床一线轮班,互相补位,快速、冷静地操作各种生命支持技术,救治各类呼吸系统相关症状的病人。“我记得那个时候发着烧,这边做完手术,原来沙发在这,我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然后再去做第二个……”在肺科医院内镜中心这样彼此“相依为命”的两千多个日月中,他俩既是高速运转的核心精密仪器,又是直立行走的内镜百科全书,也是对患者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大使。
工作庞大纷繁又细致琐碎,同时还要抽时间进行科研攻坚,提高医疗技术,但汪主任和顾晔心里始终有一团火:“可以这样说,第一代的前辈建立了学组,奠定了发展的基调,以及一些常用技术规范化的流程,并且在国内做了很多普及工作,我们第二代受益于前辈们做的这些工作和项目,也想更好地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把这个班接好并传承下去,是吧?”
从设备引进、技术流程到风险把控、诊疗成功率,作为呼吸内镜医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心里装着大江大海,一直在探寻新路。“我们医院的优势是在于专科的优势,体量比较大,不同病种的患者比较多,这样子的话,我们很快就把新技术一样一样开展起来了,每年开展两到三项。随着时间推移,基本上到了2018年底的时候,90%左右的技术都能开展了,基本上已经在国内属于一个领先的水平了。”
经过技术方面的成长沉淀期,2018年上海肺科医院内镜中心改建后,设备更新、团队扩员,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医护人员,帮助广大临床医生少走一些弯路,助力推动学科与医院高质量发展又成了新的团队目标,周末双休日的大部分时间也在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交流、去兄弟单位做带教工作,“十多年我们大概培训了一千多名医生,分布在全国各地近300家医院,甚至国外的大夫也来了。
人文关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科研像一场持续的马拉松,需要不断攻坚、持续完善,才能更稳健、从容地前行。除了医治患者们的“身”,顾晔同样体谅患者们的“心”。治愈患者是他的目标,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就医体验、保障他们今后的生活质量也是他的责任之一。“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医院可能注重的更多的是一些临床上的问题,就譬如怎么把病治好,但其实我们医院一直是比较注重服务和人文关怀这一块的,包括患者来做检查,前后也要和他们进行交流以及安慰,然后碰到什么问题我们要及时和他们沟通,让患者和家属得到更多的尊重,就医体验好了,其实心里就已经放松一大半了,对不对?”
有一位患者漫长的治疗沟通过程,顾晔迄今还记得很清楚:“当年他在云南开卡车,半夜里山体滑坡,一下子车就翻下去了,人就滚到外面去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有人路过时发现,把他救起来。到医院之后发现食管、气管都断了,在当地治疗的效果不好,我们医院胸外科立马过去,当天飞机就把他接回来了,在上海手术做完,因为气管断过之后再接起来就一直狭窄,我就给他治了一年多时间。”在医院里,很多时候,漫长的等待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结局,患者一度想放弃,顾晔发现他的顾虑,也清楚预判其病症的可治愈前景,于是耐心沟通告知“别放弃,你一定能好的”,三十多次气管镜治疗之后,患者真的慢慢痊愈,“没有像正常的气管这么粗,但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简单的爬爬楼也不会喘,那么他就很高兴,所以一直和我保持联系,你看已经六七年过去了,中秋节又给我发短信了,每年过年过节就给你发个短信,也相当于报个平安……”
正是因为有了新的精准诊治方法,很多患者延长了生存时间,保证了正常生活质量,他们不时给顾医生报平安,来复诊的时候也分享自己的生活……他们说起这的时候,顾晔能看见他们眼中的光,感受他们心中的平静与满足,这是另一程度上心有灵犀的认可,也是他从业以来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之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