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7月12日期间,汉江师范学院“沧浪绿翼”环保实践小分队积极参与“美丽中国 青春建功”长江大保护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开启了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南水北调十周年之际,亲身体验湿地生态的魅力,参观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博物馆等,并访谈环保治理工作人员,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美丽中国需行动 青春守护绿水流
“沧浪绿翼”团队首站抵达沧浪州湿地公园,此地坐落于丹江口大坝下游,乃南水北调中线之瑰宝,以汉江之畔的滩涂、沼泽与湖泊织就五千余亩生态画卷,柳树、水杉等植被繁茂,景色旖旎,为丹江口滨江景观之核心。实践团队身兼观察与行动双重角色,分组深入湿地,详尽调研动植物生态与水质状况,并与公园管理人员深入交流环保议题。此外,学生手绘之花园成为亮点,以亲手植绿为媒,体验自然和谐,深化环保认知,共倡绿色生活,守护家园之美。
(图为团队成员于沧浪洲湿地公园访谈公园工作人员。何远珂供图)
为进一步感受湿地,团队成员移步至丹江口沧浪洲生态湿地步行桥,这座横跨汉江的步行桥,桥身由56个红色镂空钢桁架环拼而成,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站在桥上,既可以欣赏到碧波荡漾的江面,又能远眺丹江口大坝的雄伟身姿。这座桥不仅是丹江口市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连接主城区与湿地公园的重要纽带,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亲水休闲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沧浪洲湿地生态步行桥夜景感受亲水休闲体验。杨敏敏供图)
环保科技赋丹江 焚污净水绘蓝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养育生活的物资,赋予了人们生命与灵感。因此,保护环境不仅是为了自然本身,更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有责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让人类于自然能够和谐共存。
在海螺集团垃圾焚烧厂,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从垃圾的接收、焚烧到灰渣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特别是在焚烧过程中,先进的环保设备有效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在中控室实时监控屏前,杨主任介绍道:“该垃圾焚烧厂代替传统填埋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可以将废渣转化为环保建材,实现资源再利用。”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垃圾焚烧在能源节约、资源回收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多重价值,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海螺垃圾焚烧厂垃圾处理的理论知识和过程。杨敏敏供图)
在污水处理厂,其积极探索智慧环保的新路径,创新实施了“一企一管”工程,通过智慧管控平台实时监测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实现了排污总量的动态分配和精准管控,更为环保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队成员还见证了污水从浑浊到清澈的神奇变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工艺,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被逐一去除,最终变成清澈透明的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等领域。团队成员梅紫煊不由得称赞道:“变废为宝,这真是科技的力量啊!”此外,丹江口市污水处理厂还充分利用自身空间优势,引入了分布式光伏项目。一排排光伏构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采用“固定支架+柔软支架”布局方式,巧妙地将清洁能源引入污水处理厂。这种创新的空间利用方式不仅实现了土地使用的最大化,更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供应,进一步推动了其高质量发展。
(图为实践成员实地考察污水处理流程。陈志林供图)
(图为实践成员实地考察污水处理流程。陈志林供图)
环保深谈明绿脉,南水北调溯文源
与环保局主任的访谈,让团队成员对丹江口市的环保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主任详细介绍了丹江口市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我们了解到,丹江口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关停污染企业、清理网箱、退耕还湿等一系列措施,精心呵护绿水青山,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图为实践成员访谈环保局主任学习环保政策。杨敏敏供图)
躬身践行,以思悟道。在丹江口市博物馆,实践成员见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诞生与成熟。博物馆内展出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让小分队深刻感受到了丹江口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的根与魂,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青春绿动丹江口,合力翼舞生态梦
团队负责人何远珂表示,于丹江口为期五天的实践中,“沧浪绿翼”环保实践小分队以行践知,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这场绿色变革的亲历者与参与者。共同见证了环保科技的力量,感受了生态修复的奇迹,更明白了每一个小小行动背后的重大意义。绿动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你我共守的承诺,也必将铭记这份来自丹江口的绿色启示。“我们将成为一颗颗绿色的种子,为守护这片蓝天绿地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绿动未来,你我同在!”(通讯员 何远珂)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