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骄阳似火的夏日,广西师范大学边疆知行实践队奔赴凭祥市,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征程。凭祥市,以其“千年雄关、边关重镇、旅游名城”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心。此次,调研团队将目光聚焦于这座城市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瑰宝,深入探索该市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了解其语言使用现状和语言态度,并为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凭祥市地处边陲,与越南一省三县接壤,长达 97 公里的边境线赋予了它“中国南大门”的美誉。这里是广西面向东盟的重要开放门户,也是多民族和谐共生的聚居地。65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 个镇、40 个行政村(社区)交织成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12.91 万常住人口与 2.3 万流动人口相互交融,铸就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在这里,壮、汉、瑶、苗等 24 个民族和睦共处,少数民族占比高达 85.63%,其中壮族更是独占鳌头,占比达 84.7%。如此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使得凭祥的语言文化格外斑斓夺目,成为调研团队探索的圣地。
调研的首站,团队来到凭祥镇,深入前进村、连全村、柳班村等五个行政村和五个社区。在大弯弓屯,白话作为粤方言邕浔片的代表,犹如一缕悠扬的乡音,承载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而在连全村和柳班村,壮话则成为交流的桥梁,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为语言学研究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清晰地洞察到凭祥市语言使用的现状以及居民的语言态度。尽管这里语言种类繁多,但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的地位已深入人心。在柳班村和浦寨边境互市点等地,普通话的认同度极高,居民们期望后代能够掌握普通话,以便更好地与外界沟通交流。
然而,在普通话广泛推广的同时,地方方言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逐渐脱离了方言的环境,不再熟练使用母语。对此,村民们虽选择顺其自然,但对方言的未来却流露出深深的忧虑。50 岁的农加能村民向团队倾诉了自己的心声:普通话的普及让他与孙辈沟通顺畅无阻,但也让孩子们逐渐疏远了乡土语言。他担忧这一趋势会对方言的传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期望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唤起社会各界对方言传承的关注与思考。也期待凭祥市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能精心呵护地方方言的根脉。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加强方言教育、举办方言文化活动、整理记录方言资料等,以期让这座边境小城的语言文化更加绚丽多彩、源远流长。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我们对凭祥市的语言文化与传承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深刻感受到了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与挑战。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共进,这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作者:孙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