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依琳:匠心无言,品牌有声。欢迎收看本期《对话匠心品牌》节目,对话匠心品牌探寻企业品牌发展历程,传播企业家匠心精神,领悟中国企业背后的文化内涵,见证中国品牌发展,助推中国文化传播。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依琳。
茶余饭后,闲服之余,手捧书卷,潜心阅读,沉浸在书中的意境里。读散文可带你走进风景秀丽的田园,欣赏名山大川的瑰丽,或是领略少数民族的风情,无论古今中外都仿佛能够身临其境;读励志之作,能从中汲取足够的坚强与毅力,把自己历练成一个生活的强者;读史能够明监;读诗赏词,能心旷神怡。人生其实就是一本书,书如人生,人生若书,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这部作品的编著者。本期做客嘉宾是来自国家财政部、上海市经信委评审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邓嗣禹文集》主编彭靖,彭教授。
旁白解说词:彭教授21岁发表译作,38岁获得教授职称。历任上海、大连多家上市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常务副总裁、总经理等重要职务。现任财政部、上海市科委、经信委评审专家,是中华学术外译资助项目入选者,同时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复旦大学的特邀讲座嘉宾。主编《邓嗣禹文集》(八卷本),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在国内国外出版传记文学、历史学专著等14部,译著有《重访中国》《张喜与南京条约》,曾获得“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金奖、第十届“丁玲文学奖”提名奖等荣誉。散文、诗歌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并于2023年8月,入围“2023年品牌影响力•杰出创新人物”。
主持人依琳:彭教授,您好!
彭靖:您好!
主持人依琳:彭教授,对您的崇拜和介绍,不足以用刚才的那一段语言来表达。我相信,我们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朋友也有这样的感觉。读过您的很多书,但是我了解到的,是您21岁就开始翻译一部著作,能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这部著作的名字是什么?是在怎样的一个背景下,一个家庭条件之下,让您萌生了这样的一个创作的想法。
彭靖:好呀,我在21岁时候翻译发表的作品,准确说那不是一本书,而是翻译的一篇英文长篇专业论文。我在前面也得到,是译作而不是译著。在我从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收藏有一本粉红色封面的外文著作,题目是《中国政治史,1840-1928》。还是在小时候,我还对英文看的不是很准确。在我上小学时候,借助的字典,我查出来了原来是我外公,外祖父邓嗣禹先生翻译的,李剑农的一部政治和历史学合著的书籍《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从小就立志,一定要像外祖父一样,做一名传播中国文化的学者。
1956年版《中国政治史》英文版
旁白解说词:邓嗣禹先生(1905-1988),是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文献目录学家和汉学家,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的奠基人。1935年燕京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与林语堂、陈寅恪等同为哈佛燕京学社成员。1938年留学哈佛大学,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于1942年获博士学位,他先后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历任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院院长、兼远东图书馆代馆长,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主任、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亚洲协会理事等职位,并被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聘为客座教授。著有《中国考试制度史》《太平天国和西方列强》《张喜与南京条约》等30余部历史学著作,以及《中国政治史,1840-1928》、《颜氏家训》英文译著。他与费正清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被剑桥、哈佛等大学长期用作教材。他的论著曾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2020年,俄文版《中国考试制度史》获批为“中华学术外译”资助项目,即将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9月30日,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0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在世界范围内,曾邀请五位华裔历史学家参加纪念大会,邓嗣禹名列首位。在当天的《人民日报》第二版曾做过专题报道。
主持人依琳:邓嗣禹先生是您的外祖父,所以可能是从小的这样一个家庭的环境,耳濡目染,让您对文学,对英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有不断的从译文到著作,这样一步步地面世。我们也知道,邓嗣禹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他也是近代的汉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的第一位博士生和合作者。
彭靖:确切说是第一位中国博士生。费正清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哈佛大学很著名的汉学家,他一生培养了110位博士生。世界各地都有,中国的也有,美国的,英国的都有。中国的博士生他是第一位。所以,就像咱们好多大学里边导师带学生,到第一位博士生有可能留校了,作为他的助教。我外公邓嗣禹先生当时就处于这么个角色。
主持人依琳:是的,就是我们特别熟知的《颜氏家训》,也是邓老先生把他推向了西方的国家。所以,我觉得这一件件的事情,让我们都觉得这非常感动。他不仅仅是一位学者,更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国际推向世界的一个使者的这种感觉。所以,我相信在您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是受到了很多很多的文化感染。这种精神也一直是在您的血脉中传承。刚才您讲过的,您的第一部译文,后面又出了很多很多的书籍。我特别好奇,您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部,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吗?
彭靖:因为,刚才你提到了《颜氏家训》,它被称为是中国历代家训之祖。咱们中国的家训还有《钱氏家训》《曾国藩家训》《弟子规》《三字经》等等,这些都是一种家训的形式。但是,《颜氏家训》是家训里面规模最为宏大,论述内容最为全面和渊博的一部学术著作,它共有20卷。
主持人依琳:是的,是的。
彭靖:所以说,比如中国的典籍,像《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等,首先不是中国人翻译的。而是外国学者,包括传教士翻译的。《颜氏家训》第一位英译者,或者说是首译者,应该是那个时候,还是华裔美籍学者,我外祖父翻译的。1966年第一版,1968年和1969年又再版过。这些对我影响也都是比较大。所以,从2017年起,我就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过我对《颜氏家训》外译方面的研究文章。从2017年到2023年,我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和《国际汉学》报刊上,最近还有个《中华家教》期刊上,发表过有的是文章,还有的是论文,先后有四、五篇之多。在他的现有研究基础上,弘扬传播他的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我是现在处于这么个角色,来参与工作的。
主持人依琳:这也是您一个创作经历的分享。
彭靖:从2013年我出版第一本书,到2023年十年间,我先后出版已经有14本书。
主持人依琳:真的是非常高产的学者。
彭靖:而且,我还有六本书已经提交给了三家出版社。包括:在人民出版社的《费正清别传》,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邓嗣禹往来信札集:解读与研究》。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共有四本,分别是《重访中国:邓嗣禹回忆录》《邓嗣禹学术年谱》《张喜与<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谈判内幕与细节》和《中国<颜氏家训>海外传播史》。这六本书有些在今年年底,最迟在明年年初能出版。但是,如果要通过外审的程序,出版社就不好把控出版时间了。
刚才您说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是说着力最多的书,还是这一本(将书桌上的书拿在手上)。在2021年,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考制制度史》增补版。为什么说是增补版呢?因为首版是我外公在1936年出版的。到2023年,您知道这本书出版了多少个版本吗?(发笑)
2021年,商务印书馆版《中国考试制度史》
主持人依琳:多少个,让我猜一猜?(扭捏的笑)
彭靖:您猜一猜。(继续笑)
主持人依琳:十个?
彭靖:基本上接近,共有十一个版本。2021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在4月份,就被评为“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之一,而且列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2020年在这本书还没正式出版,那时候只是定稿的阶段,就申报了中华学术外译资助项目。俄文版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董玲副教授领衔翻译的。
据说,目前俄文版已经在中国社科办,以及商务印书馆审核通过了。这本书在俄罗斯方面,将要在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圣大方面,他们已经说基本上原则上同意了,只是说他们签发许可通知,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印刷。所以,不仅是在中国出版十一个版本,而且已经有俄文版,马上就可以在最近面世了。
主持人依琳:太好了。
彭靖:大家知道,关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有1300年历史。更多人论述科举,是从唐宋元明清这发个主要朝代。科举制度起步于隋朝,完善于唐宋,发展于明清这几个朝代。但是,在清代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就是太平天国时期。1851年到1864年,或者确切说,后面的还有捻军到1868年。
在这14年期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时候,他们征战波及面也比较广,共涉及有中国南部17个省份,曾经占领过中国的半壁江山。洪秀全在南京定都以后,他首次正式开设了科举考试,共有十次选拔的记录。最初是参照清代选拔人才的方式,选拔状元,还有一些进士。
但是,洪秀全为什么开设科举?在太平天国后期的科举和清代有许多不同。咱们知道,常规的科举考试,就是女人不得应试。好多女子很有才华的,那时候她们不能参加科举。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破除了这个法令。因为,他领导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里面不仅有男兵,还有10万女兵。他要在女兵里面选拔更优秀者。因为,在这10万女兵里面,也需要有统帅人物,就必须选拔更优秀的人来领导。所以,他就破除了常规的那个科举里边女人不得应试的方式,选拔了一位女状元。而且,他这种选拔人才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女状元,更是对中国妇女解放、翻身起了很大影响。
所以,对于这一段历史,现在因为好多书籍中记载的不多。太平天国在被剿灭以后,曾国藩将这一时期的好多资料都损毁了。好多保留下来的资料,都是从国外来查找到的。所以,我在他原来的唐宋元明清朝代基础上,按照他的写作风格和模式,增补了一个章节,就是关于太平天国时期的科举制度。
主持人依琳:对于这段历史确实,如果不是今天您的介绍,是我们很多人很少听到的一段历史。
彭靖:在这本书籍后半部分,他还谈到了科举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对于政治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我也补充了一个章节内容:”科举对于社会流动的影响。”目前,我们身边好多人的孩子,他们都参加过高考。古代的科举就是当今的高考。比如说,许多孩子们通过学习优秀,从农村考上大学。还有一些更优秀的人,他们考上了北京、上海著名大学,后来又留在了北京和上海工作和生活。那么,他们就是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古代称为科举对社会流动的一些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的这本书首版是在1936年出版的,这几年看来未必很全面。书中还是存在有一些个别的瑕疵,还有时间不准、笔误等问题。2021年,我还在《教育与考试》期刊上,发表过一篇“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对西方的影响》修订研究”的论文,加上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出版后,发表的继续研究科举学西传的论文,我也都汇编在一起了。所以,今年这本书应该说销路还是不错的。2021年3月份出版,到2023年6月份,商务印书馆的责编告诉我说,这本书已经重印了。
而且,这本书不仅在咱们中国的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有收藏,像美国的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等,50多家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如果俄文版出版,那么不仅在西方世界,在欧洲也会有更多的人来研究中国的考试制度,研究中国的科举制度。这样,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将会起到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他这本书,是许多人研究科举制度的学者必须引用的一本书。所以,它是被誉为科举学里面的奠基之作。
主持人依琳:在我看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社会都是一样的,思想也是如此。它的创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它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同等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思想其实它作为一个系统,也并不是封闭的,它需要说在与时俱进的日子里不断的去更新它。而您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彭靖:是的。
主持人依琳:在继承了邓老先生的一些这个文化创作,包括他的思想之后,又发挥出自己的热与爱,去做了这样一件事情,真的是不仅仅对我们中国的读者是有益的,乃至对整个世界来讲,都是非常有益的一本著作。
那么我想说,以前您看邓老先生去做这个《颜氏家训》的外文翻译之后传播,它是以中国的立场,在有限的年代的这个时代信息中,去做的这件事。那么,随着现在整个信息的爆炸,然后中外交流,包括说我们阅读方式,我们的获得方式的改变,在您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些新的方法去和国际接轨,让读者更能走进您的作品,更能接受其中的内容呢?
彭靖:是这样。现在随着中国的国力、经济的强大,以前主要是要引进、翻译和汉译一些国外作品。现在,在政府倡导下,更多是希望要把中国文化推出去,走出国门。走出的同时还要走进去、走下去。
中国的著作现在虽然走出去了,我认为好多还存在的水土不服,或者是没有深入的走下去的这么个状态,只是停留在大学里的图书馆里面。要想更好的走入民间,或者走进西方的读者社会,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这些先进的西方出版社的成功经验。
主持人依琳:您在译作、著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查询大量历史文献,通过自己深刻认识进行创作,希望读者能走到书中去,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还能走进去,并发展传播下去。您认为如何才能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学术名著如何能更好与国际接轨,让更多的国外读者所接受?
彭靖:中国学术著作要想走向世界,并且走入世界,我们不仅是把中文翻译成外文,还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海外读者对于丛书的评价,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译文是否具有可读性,译文翻译是否易于理解,要避免采用中国式的英文;第二,丛书的定价是否满意,所购图书是否物有所值;第三,封面设计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第四,对出版机构是否熟悉与认可。可见,“译文质量”、“图书价格”、“封面设计”与“出版社”是影响国外读者对我国经典丛书进行购买与阅读的重要因素。
由于时间关系,在此我仅就国内外图书封面设计,举一个对比事例。目前,我们的“大中华文库”出版的,外文版的文学与学术著作,封面图案一概都是采用“高山流水”模式,这让西方的读者不知所云。并且,书籍都是采用精装本对外发行,售价很高。另外,这一套丛书还是由外文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五洲传播出版社,四家出版社分别出版,很难保证出版形式的一致性。再者,对于中国典籍现有译本也没有做严格的遴选。对此,近年国内研究学者的质疑与差评声,不绝于耳。
英国企鹅出版集团与“大中华文库”封面设计对比图
而英国企鹅出版集团推出的《老子》与《红楼梦》封面,采用“诸子百家”和《红楼梦》中典型人物作为封面,色泽鲜艳,意欲明确。同时,平装本价格要比“大中华文库”精装本低廉很多,深受西方读者的欢迎。因此,我在写作《中国<颜氏家训>海外传播史》《突破棘闱:太平天国科举与社会史》等学术著作时,包括最新提交的,以散文为主的书籍《历史上的中国》,书中均采用了大量的相关插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突破了在学术著作和散文集中,很少运用图片说明的格局。同时提供自己的思路,希望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在设计封面时,力求以多种色彩,体现出书中的主体思想。
主持人依琳:那我们也了解到,其实您除了学术方面的建树,那么在打造优秀企业家的战略和企业经营哲学类的讲座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和努力。可以说是,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和历史学家,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您是想致力把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优秀的精髓和中国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在中国,乃至世界更好的走下去,是这样吗?
彭靖:是这样。因为我在硕士阶段是学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导师是步平,中
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前任所长;我的博士学科是学工商管理专业。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就开始先后在广东省广州、韶关等地,为一些企业家做过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等课程方面的培训。从2017年到2023年,我还应邀在广东省“中山讲堂”,北京的“经管云讲堂”等地,讲授过“打造优秀企业家战略思维”等课程,在上海交大开设过“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课程。其中,多门课程已经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而且,我还做过中国培训行业资质认证的导师。主要课程战略管理、企业管理、集团管控课程我都讲过。但是,近些年随着各个学科相互交融,我觉得把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嫁接到管理学上,应该会有更多的人欢迎与喜爱。我曾经在多篇文章中谈到,只有将多学科相互融合,才能占领本学科的制高点。
我举例,咱们传统的人认为,孩子就是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是什么?就是学龄前,上学之前要把孩子送到更多学习班,奥数、英语,还有围棋、象棋等学习班。
主持人依琳:赢得先机
彭靖:实际上这远远不够的。
主持人依琳:违背了……
彭靖:实际上不是违背。在《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看来,教育孩子最佳时期,是在孩子能识别家长脸色的时候。在什么时候?就说3-6个月左右。咱们做母亲的,后来做家长的人以后都知道,幼儿在三个月就能看清楚你母亲,包括父母的脸色的时候,教育就开始了,家长教育是很重要的学课。
所以,我把《颜氏家训》20篇中,其中治理家庭和治理企业的关系,还有教子与基叶常青的关系结合起来。你只有把子女教育好了,你这个企业才能传承第二代。咱们好多人都说“富不过三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好多很难于到第三代还能够常青的。像美国、日本的百年以上的企业比比皆是,根源在哪里?真谛在哪里?从他们的家书里面都可以看出来,找出答案。
最近,我和上海交大合作,开设了一门《颜氏家训与企业经营哲学》课程,共有十讲,我从几个方面我都开始来讲,把中国传统文化嫁接到管理学上。我相信这门课程应该很有价值。目前,我在浦东新区已经开始第一次试讲,我觉得还是很受欢迎的。近期,第一到第四讲已经上线,相信有更多的企业家也能接受我这种理念。
《颜氏家训与企业经营哲学》第四讲截屏
主持人依琳:太好了。我觉得对于企业家来讲,可能他们也很想了解,中国优秀的一些传统文化。但是,可能没有这样的精力或时间,或者是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您做的这样的一个项目,可以说是快速的、高效的,帮助了企业家了解中国国学和古代文化。谢谢彭教授!
其实,您今天为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书籍,更是中华的文化。而这些文化才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能够屹立于地球之上的根本。而这样的根本,能够让我们永远的充满活力、充满生趣。谢谢您,再次谢谢您来到我们演播室做客。谢谢!
彭靖:我也很高兴接受您的采访,谢谢您!
主持人依琳:在此也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希望我们今天的节目能够对您产生一些启发。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