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5届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在全国各界的瞩目下成功举办。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热议着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会议指出,当前全球医药行业正处于调整期,而创新成为了突围的关键。
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建宁在会上预测,到2024年,全国医药工业营业收入有望增长约5%,显示出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拥有强劲的韧性和活力。数据显示,中国研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不断上升,且生物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药企在全球研发线排名中居于前列。
在会上,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等监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支持医药创新的政策和建议。其中,建立了一系列加速药品上市注册的快速通道,以及完善新上市药品挂网的价格机制,以便更好地支持创新药品的临床转化和发展。
医药企业也积极抓住创新机遇,不断寻求突围之道。一品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捍雄分享了一品红的创新发展路径,强调产学研合作共融是推动创新的重要途径。一品红已与广州实验室签署了创新药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创新药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院士对话”环节分享时,一品红药业董事长李捍雄指出产学研合作共融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路径。以一品红为例,2022年一品红新增药品注册批件排名全国医药行业前10,广东第一。2023年,共获得13个注册批件,连续3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注册批件增加。目前,一品红和集团内部有10多个在研的全球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创新药,有2个全球创新药已经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我们的痛风创新药AR882,目前已启动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溶解痛风石数据获得FDA高度认可,计划提交突破性疗法申请,并成为第一个在全球最权威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作主题演讲的中国痛风创新药。”
“我们和广州实验室签署了创新药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创新药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李捍雄指出,高效率的创新转化需要具备全产业化的运营能力,包括先进的药品研发能力、内部数字化运营能力、智能制造能力,上游的原料药供应保障能力及业务运营能力。据悉,目前一品红已经组建了由全球资深科学家领衔的350多人的研发团队,建成了6万平方米的创新研究院,22万平方米符合FDA和欧盟标准的全球化的智能制造基地,110亩原料药基地会在今年内投产。
在全球开发一款创新药,平均投入20亿美元,开发周期需要10年以上时间,仅靠企业的自己的力量,很难支撑这样的投入。如何推动创新可持续发展?企业代表建议,期望药监部门、政府产业基金、领军科研机构以及生物医药公司可以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探讨一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路径:比如,药监部门可以对区域内具备全球创新药潜力的在研项目进行梳理和挖掘,由政府产业基金筹建专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为这些创新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广州实验室等专业科研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性,对这些项目提供评估或专业技术支持,生物医药公司也可以作为载体,将科研机构在研的优秀项目进行商业转化,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药发展。
另外,在药品上市审批方面,针对全球first-in-class的产品,临床没有药物治疗、临床迫切需求的,或能代替、减缓手术治疗的药物,给予附条件上市或突破性疗法的支持,尽早让患者受益。
监管部门围绕“创新”在做一系列变革。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司长杨胜分享时指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改革措施加速药品上市注册,目前,已经建立四条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分别是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程序和特别审批程序。在这四条快速通道的帮助下,一大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急需药物加速获批上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在备受关注的创新药定价方面,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副司长翁林佳表示,国家医保局正在研究完善新上市药品挂网的价格机制,拟通过有层次支持措施,整体提升创新药品挂网效率,加快创新成果的临床转化,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促使医药企业公开透明、合理行使自主定价权,使真创新、高水平创新得到大力支持和尊重,价格、挂网、采购等政策资源更为倾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