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艺术家绝大多数为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名家。本次展览旨在加强东莞书画艺术家与全国书画名家之间的艺术交流,通过联合展览的方式共同探寻中国的“艺术精神”,喜迎两会胜利召开。
在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2号展厅,来自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徜徉其中,感受着这场“笔墨”盛宴带来的视觉冲击。展览汇集了权希军、吕如雄、朱培尔、刘文华等全国书法名家和李燕、马振西、李耀林、王西洲、王界山、亓官良等全国美术名家的扛鼎之作,以及刘岩石、熊曦、张志峰、傅进南、卢俊强、鲁家武、伍志明等东莞市各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书画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笔墨既反映出艺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民族品格和人文精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画篆刻家李学伟的参展书法作品源自《录赵莹句》的名句“先器识而后文艺”,很好地诠释了“笔墨精神”的意蕴。文以载道,只有先培养自己的胸怀、器识和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学艺。这番对“笔墨精神”的解读,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品格塑造、涵养浩然之气、宣扬人伦道德的思想。
在特邀的全国书画名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吕如雄的书法作品《自作诗》,在奇谲波澜的笔墨挥洒中,有一种洒脱飘逸的诗意美,展现出酣畅淋漓的艺术境界,体现出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审美形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陆天宁的中国画《春日》,以传统国画生动的笔之律动、墨之晕染,将春日初生的蓬勃之态、盎然生机跃然纸上,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的向往。
此次展出的书画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绘画题材广泛,包含了山水、花鸟、人物、静物等,不仅有祖国北疆的雄阔、岭南的秀美,也有文人画的古韵雅趣,以及笔墨描绘下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以及抗疫背景下的时代担当。对广大书画爱好者来说,观赏此展不仅是一次艺术殿堂的漫步,更是对传统书画“笔墨精神”的探寻和观摩。
有多位书画爱好者得知展览预告之后,专程前来参观。他们在观展时对本次展览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许多观众认为,中国画笔墨的传统技法与创新,在展览作品中均有体现,凝聚着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更突显出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和气质。
中国画是本次展览绘画艺术的重要类型。在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的参展作品中,刘岩石的《荔熟吟哦诗意图》、傅进南的《大湾区新潮》、陈奋生的《清平调》、蔡灿镖的《漳州夏日记忆》、李大丽的《秀水生寒烟》等中国画作品,均从不同视角展示精湛的艺术创作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散发着传统书画艺术的文化哲思、美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据悉,近年来,为推动东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在全市先后授牌设立78个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不断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引导。特别是创新模式,整合全国高端艺术资源,并通过市镇联动,精心组织“文艺矩阵”系列活动,积极搭建文艺创作交流展示平台,提升壮大基层文艺创作力量。与此同时,以“文艺矩阵”为品牌主题,深化东莞艺术家与全国各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扩大“文艺矩阵”品牌影响力。
东莞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也是岭南画派岭南画派的策源地,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书画名家辈出,艺术氛围浓郁。主办方表示,在东莞策划举办“文艺矩阵 笔墨丹心”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不仅是一次“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探索,更是一次艺术创新与文化互鉴融合的生动实践,在此集中展示中国传统“笔墨精神”在新时代的万千风貌和美学形态。
部分作品展示
《沁园春·雪》曾长海书
曾长海,湖南新宁崀山人,别号湘雅轩,曾国藩第八代后裔。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文博会推荐艺术家,自幼喜爱书法,九岁开始临摹历代名家碑帖,在充分汲收各家书法之精华的基础上他不断创新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油画《旧船晚景》翟安磊
翟安磊,1984年出生,淮安市青年画家,淮阴工学院长聘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清城创意谷美术馆副馆长,淮安市清江浦区书画院特聘画家,淮安市“双名”工程奖获得者
《翠竹》陈明珍
陈明珍, 字明真,汉族。画家,祖籍江苏,现居深圳。深圳梧桐书院创始人,西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自幼爱好书画, 秉承“神接魏晋,师承宋元”的理念潜心研习古人
《飞天》吴翎嘉
吴翎嘉,女,1988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市。201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师从黄美尧老先生(张大千一脉)创立翎溪堂公司。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技师,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青花非遗传承人
主办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东莞市大岭山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
岭上美术馆
协办单位:
北京中传惠风书画院
东莞诗书画研究院
东莞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研究基地
东莞可园传统书画艺术创作基地
东莞(大岭山)写意水彩创作基地
东莞(厚街)竹溪书社书法创作研究基地
东莞(清溪)影视动漫艺术创作基地
东莞(理工学院)粤光大学生影视创作基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