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创新给各行各业所带来的指数级增长,正在加速。
“每个领域的技术进步都出现了类似摩尔定律这样的指数级增长的规律,而这些科技突破正在相互叠加,科技创新的速度自然加快了。”《未来呼啸而来》一书指出。
在金融行业,新技术亦是释放指数级效应的加速器。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核心系统是“核动力”,也是新技术创新空间巨大的重要工程。银行核心系统30多年发展,从手工到PC时代,从数据大集中到金融科技爆发,每个阶段都记刻了新技术的力量。
如今,银行正在迈入新核心重构的新时代,打造自主创新的企业级技术架构,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银行转型的重中之重。数字智能时代,数智化转型正在成为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赛道,“数智化”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结合体,那么一个好的银行“新核心”应具备过硬的数智化能力,该如何炼成?如何借此实现更好的创新和增长?
银行“新核心”抉择
如果从2013年互联网+席卷算起,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浪潮已经历了十年之久,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史,如今银行业信息科技年投入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在IT架构转型与IT技术自主创新的驱动下,银行科技投入仍然在高速增长。据IDC预计,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将会保持增长态势,2026年将达到2212.7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1.2%。这其中,在软件和服务方面,核心业务系统的分布式改造等领域,依然是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投入的重点领域。
实际上,银行拥抱分布式架构转型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核心系统领域被认为“重要性最高、国产化难度最高”,是衡量银行金融科技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志。当前,银行“新核心”需要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化”,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产品迭代创新速度慢、自主掌握能力不足、应对海量高并发能力存在不足、迭代创新速度慢等。
在银行传统的“简单系统”思维建设中,还存在需求管理、业技融合、架构规划、敏捷研发等四个方面的典型问题。如系统割裂、重复建设,系统构建缺少“一盘棋”思维,业务与科技缺少中间“桥梁”或“统一语言”,业务需求沉淀不足或更新保鲜不及时,大规模开发等难题与挑战仍需要突围。
理想状态之下的银行核心系统重构,可以用一个物理学来描绘。人类大脑拥有“智慧”,被认为是因为在“上帝的魔法”之下,进行了碰巧的排列组合。如果在这个逻辑之上,核心系统可以打造自己“上帝的魔法”:划分模块,构建不同的能力中心,预制积木,银行可以根据需求自己搭积木,最终形成对于市场需求快速反应的系统。其中,以智能化支撑数字化快速演进是重要部分。
但在实践中,银行要突围“新核心”重构的困局,还需要多方面的转变。面对复杂且是大趋势的新核心构建,银行难以单打独斗,越来越多银行进行路径择优,与第三方厂商合作,得到充足的技术与能力的支撑,能够降本增效。这些技术厂商,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与银行需求洞察方面,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前瞻性。
在新核心系统领域不断进化的长亮科技,一直是行业的创新标杆。近期,长亮科技推出了创新银行核心系统产品——数智核心整体解决方案。众所周知,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IT系统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化”中间跨越的时间非常短,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顺应人工智能大趋势而打造的长亮数智核心整体解决方案由一套实施工艺、一套云原生数字生产力技术底座和基于实施工艺指导研发的应用设计资产和代码组成,是“数”与“智”的深度碰撞与融合。在数字化底座之上,通过创新工艺将流程标准化,形成资产沉淀。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入了大模型,用沉淀资产来训练大模型,并形成智能化的助手,提升流程运转效率,最终加快新型应用系统的建设速度。
“一个好的核心应该满足未知的需求。”长亮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宏广表示,支持无限扩展的能力的同时,又要解构业务逻辑关系,如业务之间的逻辑性和相互配合性,构建“积木式”的核心构件来实现创新和增长。而积木组装能力,正是银行新核心要构建的关键能力。
对此,李宏广进一步解释道,首先深度理解银行的战略定位和业务诉求;其次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运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与数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银行的金融业务,助力银行完成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转型升级。因此,银行新核心的重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站在一个战略层面去构建企业级架构。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长亮科技从企业架构顶层设计出发,对核心系统甚至是银行全行架构进行全局规划、整体布局,提出了以3大破局点推动银行改善需求管理、业技融合、架构规划、敏捷管理和前期投入过大等方面困局。一是由“烟囱建设”转向“全局规划”,从顶层视角,构建层次清晰、可持续演进、统一的企业级架构;二是由“功能建设”转向“能力建设”,构建企业级共享复用、可灵活组装的组件化等能力建设;三是由“粗放传统研发模式”转向“规范精益研发模式”,开展需求结构化,注重分析设计等。
一套好的银行新核心系统,不但需要从技术上创新,从思维上转变,还需要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视野。
从建模方法与工艺创新去突围
“IT的价值如何评估?”
这是银行CIO们常常被问到的问题。银行的IT投入计算简单明了,然而产出价值却是难估量的。于是在重构新核心过程中,需求的质量与业技融合成为银行关注越来越关注的两个方面。
近几年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所成型,然而依然没有找到“业技融合”较好的方式。由于业务和技术拥有不一样的“语言”体系,业务系统与技术系统往往两张皮,难以融合,银行的资源共享与复用也难以达到预期。
从业务建模与创新实施工艺去突围这些难题,成为长亮科技近年来积极探索的方向。以业务建模为例,一方面能够统一业务与技术的“语言”,提升“业技融合”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级资产在标准化语言之下,在可拓展性上具有优势,能够支撑未来业务创新变革的系统拓展需求,即资产的沉淀、保鲜与迭代。
长亮数智核心整体解决方案的一大亮点,就是以实施工艺作为驱动。“原来可能生产一辆汽车,是用手工的方式生成的,现在是用流水线的方式生成的。”长亮科技研发中心总裁张木书如是形容,“流水线上的工艺的改革”就是长亮数智核心整体解决方案与此前版本最大的差异。
具体而言,实施工艺“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软件为终点”,针对银行的建模需求,提供业务需求到实施交付的一整套流程、方法、模板、指南,并配套相应工具。覆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用于保证需求端到端、模型化、标准化,同时确保IT应用完整、正确、详尽地承接业务模型。
这一套实施工艺的创新,源自长亮科技在大型国有银行具有里程碑式的项目落地经验,并进行打磨与优化,打通从项目需求到交付,再到资产迭代的全部链路。在这套创新的实施工艺之上从企业级架构视角,遵循这套方法实施,可以减少银行的战略目标对接的偏离度,并确保IT系统完整、正确地承接业务建模成果。
在业务建模以及实施工艺的优势拓展之下,长亮数智核心整体解决方案的另一大优势,是企业级资产的构建,不断去推进银行资产标准化、结构化变革。
面向未来,银行具备优秀的、高质量的、数字化的企业资产管理体系是持续构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绝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完善的企业资产管理,有企业资产的银行也大多没能形成标准化和数字化的资产管理体系。
企业级资产构建中,业务模型资产受到银行的更多关注,将自然语言在建模过程中结构化,之后用建模方法去和技术做融合,全过程、标准化、结构化和在线保鲜的企业级资产,能够做到可观测、可追溯。
这主要基于长亮科技多年服务银行核心系统的经验与知识的沉淀,能够让银行免于企业级资产从零开始构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银行曾如是评价长亮科技这套企业级资产构建效果,“读代码就像读小说一样,是一种享受”。
综上而言,业务建模以及创新实施工艺给银行带来更加深远的价值。
首先,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改变。在业技融合过程中,需要一个具备业务能力和科技架构熟悉的部门或二级部门,这样就可以将原来的业务和科技割裂的情况相对缓冲。
其次,资产的价值能被最大化挖掘。企业级资产构建与保鲜对于银行而言具有关键的作用,决定了银行当前的资产是否能够在未来持续迭代可用,也可以打破银行对人员的过度依赖。而复用的能力能够让资产价值最大化,使业务模型与 IT 模型在全生命周期始终保持一致。
除了业务建模与创新实施工艺,一套自动化的适配工具能够提升效率。长亮科技将实施工艺的方法融入到工具之中,对于资产质量检查和管理运维等体系打通。
这是结构化、标准化带来的力量。
一个底座:云原生数字生产力平台
银行重构新核心系统,离不开一个好的技术底座,这是核心“生产力”提升的关键。
在银行自主可控的趋势之下,长亮科技自主研发了云原生数字生产力平台(简称 APStack平台),能够为金融机构打造数字化新型的技术底座,提高银行构建新核心系统的适配效率。平台提供覆盖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运行、测试、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具和技术组件,包含了六大部分:
一是工艺平台:集业务建模、应用分析设计建模、编码建模功能为一体,承载企业级价值交付工艺,进行业务建模与应用分析设计和开发,保障资产的持续沉淀和保鲜;
二是开发平台:一站式打通应用开发与管理,依托开发工具和智能代码生成能力,可实现应用的快速开发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公共机制:将业务场景中的可复用能力封装成公共机制,以技术组件方式提供给应用开发人员,实现能力复用;
四是运行时平台:聚焦金融核心应用运行时架构,可适配多种云平台组件,提供对“单元化&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运行时支撑能力;
五是运维平台:聚焦金融核心单元化分布式和微服务融合架构,提供应用和平台的场景化运维解决方案;
六是标准测试应用:面向金融核心典型场景,结合工艺元模型设计和开发的测试应用,作为平台出厂标准测试应用和应用开发范例。
APStack平台的单元化特征则能够帮助银行实现分布式、架构治理、容灾三层能力;11个生产力工具,为应用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助力开发者提质增效;工艺承接企业级架构规划,平台承接实施工艺,实现业技融合。
“今天,银行的IT系统不是孤立的为了一个需求而实现一个需求,而是面对银行未来未知需求的时候,系统依然能够快速地实现。”李宏广认为这是当前银行新核心系统构建的整体思路。
当然,长亮的APStack平台在提升银行IT系统的生产力的优势方面,不仅仅局限于银行核心系统,而在于面对其他方面银行IT系统需求时,同样可以依托于此快速提供解决方案。
登顶“泰山”之后
2013年,长亮科技落地了国内首个JAVA版银行核心系统,2015年推出国内首个分布式核心系统,此后在核心系统领域,长亮科技带给市场多个“首创”、“首例”等产品或案例。
基于银行对新核心系统构建切实的痛点和需求,2021年底,长亮科技在内部立项了“泰山”研发项目。此次集多年之功推出的长亮数智核心整体解决方案,正是“泰山”项目的开端。
对于长亮科技而言,银行核心系统对自身而言重若泰山,同时也显示出该项目的复杂性与艰苦性,需要一个艰难爬山的过程。
两年时间,几百人投入,将百余家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核心建设实践的合作,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工具平台体系和工艺,将这套方法论、实施新工艺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创新实施工艺、企业级资产的梳理与构建、打造一个底座、创建一套自动化工具,都是需要有构建企业级架构的魄力以及前瞻性布局的战略眼光。
在团队方面,长亮科技拥有服务国有行、股份行、头部城商行的核心应用的大型团队,拥有丰富的建模和工艺专家,其服务银行具有较强的行业优势。
此外,长亮科技还拥有强大的金融合作生态。截至2023年6月底,长亮科技对所有资产规模达5000亿以上的银行的覆盖率已超过96%。同时与行业内金融科技厂商也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合作生态。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登顶“泰山”之后,长亮科技新的竞争力也在生长。
目前,长亮科技的数智核心整体解决方案已经逐步在头部股份行与城商行中实施,其效果也逐渐凸显。全面的信创适配能力,可以覆盖所有自主可控的产品线。
如助力某城商行构建新一代核心系统,将完全替代现有的国外核心系统,包括存贷业务及对公、零售的全功能核心业务,能够满足银行发展多元化的业务需求。目前该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可以支持高并发的大数据处理,并且能稳定处理亿级账户的业务。
“解构复杂,化形简单”,面向未来的银行新核心一直在进化,银行的IT系统转型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IDC Financial Insights 预测,到2026年,全球金融行业 IT 支出(含软件,硬件及IT服务)预计将达到 8000 亿美元的规模。这意味着,银行业的金融科技投入还会持续增长。
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银行的核心系统一直在不断进化,而面对“呼啸而来的未来”,银行“新核心”和IT转型还要继续长跑。所幸的是,这一场长跑有一批第三方厂商的加入,在技术以及理念上做前瞻性的支撑。
创新无止尽。
长亮数智核心不仅仅是一套核心系统的解决方案,它更多指向银行不断迭代的IT系统的发展新模式,更是链接未来的“大杀器”:通过对未来的洞察、创新的理念与实施工艺,以及一套完整的框架来确保银行IT系统的先进性。
在长亮科技看来,企业级资产构建未来向着智能化编程、AI大模型进化是明确的方向。这是因为,智能化编程、AI大模型进化的基础是计算机能读懂并理解企业的资产,而当前银行的资产难以被计算机所理解。在创新实施工艺平台的加持下,长亮科技所构建的企业级资产天然具备自然语义与计算机逻辑的原生一致性,以及结构化、高质量、数字化、可迭代等特点,容易被计算机准确接受并延伸。
未来,长亮科技将基于大模型探索实施工艺助手运用在为设计态、开发态等提供各种辅助能力,辅助需求分析,辅助代码生成,辅助测试用例生成等。工艺助手智能化必将能改善和提升整个生产线的能力、效率以及质量。
这是长亮核心面向的数智化未来,亦是银行业IT系统面向的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