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史中,残缺的美是一种特殊的美学体验。这种残缺之美,既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又能够让观者产生对某种情感的共鸣。无论是东方的中国古代文物,还是西方的希腊雕塑,都在残缺之中展现出了别样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文物多半来自出土的器物,由于岁月的侵蚀,保存状况参差不齐。雕塑方面,最代表性的例子要数秦始皇兵马俑。这些完整的兵马俑中,也有一些出土时已经残缺不全,但这种瑕疵却增添了兵马俑自身的艺术魅力。例如某个兵马俑只露出头领骑兵其馀部分已经残缺,在并不完美中显现出一种非凡的美感,已经成为一种”跬步顾影”的态度,曾多次成为古人刻画难能尽传的主题之一。兵马俑的神情,发人深省。
西方的残缺之美,最著名的例子要数希腊的维纳斯像。维纳斯像是古希腊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手臂部分早已丢失,但残缺的美却使维纳斯像更加生动和魅力十足。对于画作,也不乏残缺之美的例子。例如著名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系列,其中画作中部分会展现向日葵的凋谢状态,残缺而又美丽,引发人们深切的情感共鸣。梵高用他自己动情的笔触将被日光剥离的感觉全部释放开来。
如何在艺术教育课堂上,引领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解读残缺的美呢?
每个人都渴望看到完美的事物,追求至善的境界,但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对于成年人来说,有时候我们会被琐事与繁杂的压力所迷失,对于残缺美的感受瞬间被扼杀于萌芽。不同于成年人,孩子们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眼中没有成见,只看到美丽的事物。
10岁以上的孩子们正处于对世界的研究阶段,正是探索一切可能性的时候。借助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共同找到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解读残缺美的方式。
先了解艺术。艺术是一个展现残缺美的绝好方式。带着孩子们去博物馆、画廊或公共艺术展览,一起观赏各种艺术作品。教他们观察画家的技法,学习赏析影响他们感觉、情绪与思维的颜色和构图。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画家没有将所有东西画得完整,为什么还要留下一些空白?通过这样的思考,孩子们会意识到,有时留下部分残缺,也能让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构思。
阆芽更加希望向孩子们传递美的各种方式。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丽,捕捉孩子们心目中的残缺美;一起观察花瓶中的花朵,探寻落日余晖中的色彩变化,聆听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孩子们意识到,只要用心去感受和记录,就可以发现存在于琐事和日常中的完美之美。
多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与事。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包容与同理心,欣赏每个人独特的贡献与价值。教给孩子们,在残缺之中仍能体味到作品的韵味,思想情感的交融, 这种残缺之美的美学意义深远而且丰富多彩。
中西方的美术作品中都蕴含了残缺之美,从而增添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残缺之美不是因为作品的失误或缺陷,而是作品以一种其他的方式呈现给人们,激发了独特的审美感受。这种残缺之美穿越了时空和文化的边界,成为引领我们接触艺术的一种视野。
文/坤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