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作为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国家重点工作,旨在解决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体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响应青年学生“上山下乡出海”号召,2023年7月24日-31日,长安大学“助力北贝村建设宜居宜产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赴陕西省大荔县北贝村,在杨荔平老师的带领和岳红记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
(杨荔平老师指导实践队员)
(岳红记老师指导调研重点)
实践初期,队员们深入村内,了解村中建筑、道路、产业等基础设施情况:村内建筑老旧结合,有近年新建的,同时也保留有大量的关中传统民居“土坯厦房”;主干道已建成多年,有一定破损,局部地区破损严重;产业以种植果树为主,谷物较少,其中冬枣、桃子、葡萄阳光玫瑰占比较大;北贝村周围尽是村民果园,村中经常可见村民在堂屋对冬枣进行分拣装箱。队员们在掌握村中情况的同时,也发现村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村民收入较好,但村内基础设施较差,饮水、排水、垃圾处理落后,急需改善;村内经济作物以冬枣为主,但过分依赖冬枣,过于单一,需要调整。
(队员们深入村内调研)
(局部道路破损严重)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村内土墙年久失修)
针对村内基础设施问题,队员们开展一系列行动:利用全站仪测量村内地形,绘制村落地形图、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收集数据,对北贝村进行3D建模、挨户探访,统计村内荒废院落。绘制北贝村村民居住地的地形图,可以作为北贝村基础建设的参考,对日后北贝村地下排水管网等基础建设有重要意义;无人机3D建模可以快速、精准地获取大范围地理信息和建筑物结构,可以更直观的展示北贝村建筑信息。
(实践队员使用全站仪测量村内地形)
(统计拍照的部分荒废院落)
(实践队员方祺通过无人机对北贝村采集数据)
(实践队员张旭驰收集马哲民民居影像资料)
统计村内荒废院落,是北贝村村废旧院落再利用的基础,但要对当地废旧院落的再利用,还应结合当地环境特点、经济条件和资源特点,适当融入新技术,提出具有适宜性和可实施的废旧宅院的修葺重建设计方法,使之成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居。为此,队员们走进北贝村清代“马哲民民居”,收集影像资料。北贝村马哲民民居是大荔县较为罕见且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对于研究清代当地民居建筑的布局,构造,做法提供了丰富资料。
7月27日,长大学子在北贝村实践时,邀请陕西社会主义学院蒙晓哲教授来到北贝村指导工作。蒙教授在与当地政府和村干部进行座谈交流的过程中,为参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在发展改革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在详细了解了北贝村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后,对乡村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座谈会后,蒙教授在暑期社会实践队指导教师杨荔平的带领下探访村内情况,并来到队员驻地视察,问候队员们的生活情况,嘱咐队员们注意饮食,注意穿衣,注意安全。
(实践队员谭展航在果园帮村民除草 )
(实践队员李元翔等帮助村民装车)
正值七八月份村内冬枣、桃子等水果成熟采摘之际,村民忙于在果园采摘、屋内装箱,难以分发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在此背景下,队员们与村民同进果园,帮助村民除草、进入村民院内,帮助装箱,采取同村民劳动,聊天调研的方式,了解村内人口情况、产业结构、劳动力分布、村民收入等情况。这种调研方式,同村民共同劳动,拉近了实践队员与村民的距离,在与村民聊天中获取信息,也使村民放松,更能切实、准确的了解村内情况与村民信息。
临近实践结束,北贝村突降大雨,队员们进入村内查看情况,发现村内积水严重,巷道水流成河,从道路表面流至新挖的涝池。雨水携泥带沙及生活垃圾,不仅造成沙土流失,而且严重影响村民正常出行。一场雨撕下了村落最后一块遮羞布:乡村排水管网基础设施、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治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缩小消除城乡差别的最后一公里。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7月24日—7月31日,经过一周的实践,队员们完成了既定任务,了解了北贝村整体状况,收集了调查信息,返回学校进行信息整理。通过实践,队员们意识到:青年既要筑牢“仰望星空”的理想信念,又要锻造“脚踏实地”的干事本领,要学有所用,把所知所学用在田间地头、村屯人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