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现象,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以来,榆林市子洲县扎紧耕地保护“篱笆”,坚守耕地红线,以“四项举措”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整治工作,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7万亩以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复核底数,梳理台账。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特别是村两委和村民小组作用,对照国土“三调”现有耕地图斑,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开展所辖区域耕地撂荒情况的全面摸排整治工作。排查工作入户进田,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对排查发现的撂荒耕地按块标识,标注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强化撂荒耕地动态管理,对撂荒耕地利用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利用一块,销号一块,及时更新台账,做到账实相符。
分类推进,引导复耕。坚决落实属地责任,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对财政投资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严禁撂荒;对能够复耕的撂荒耕地抓紧进行复耕抢种;对暂不能复耕的撂荒耕地快速修复,确定时间节点,确保及时复耕;对耕作条件差,确不适宜耕种的撂荒耕地优先用于农机具存放场所和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畜牧水产养殖等设施用地。季节性的撂荒耕地,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农民能种尽种,对确需季节性“留白”的,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提高耕地质量。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将具备条件的撂荒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提升耕地地力,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等措施,恢复撂荒耕地肥力,提升产出水平。配套农机装备,加快适合丘陵沟壑区农机装备的引进,扩大农机作业薄弱环节和丘陵沟壑区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购置补贴范围,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规范流转,代耕复种。完善流转服务,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将撂荒耕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对统筹利用撂荒耕地成效突出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大资金、项目、政策支持。探索建立退出机制,对长期无力耕种或因举家外迁造成撂荒的农户,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和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的基础上,鼓励自愿退出土地承包权。加强流转管理,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土地经营权受让方依法合理利用土地,避免闲置撂荒,对撂荒一年以上的不得发放实际农民种粮补贴。推进社会化服务,培育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种统储等全程式、菜单式服务,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下步,子洲县将加强指挥调度,抓好责任落实,持续加强耕地管理和保护,提高耕地利用率,为群众增收打牢基础,产生经济效益,为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子洲县乡村振兴局 高帅 杜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