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高质量发展”社会实践团在7月20日下午、7月21日下午在杨群祥校长、陈钦校长助理的带领下,中新镇第二社工服务站社工的陪同下,实践团成员前往增城区中新镇简塘村,寻访扶贫产业、非遗手工艺,在体验中领略非遗文化风采和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大课堂上受教育、长知识,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投身乡村振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中。
走进竹编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在广阔的乡村,有这样一群乡村手工艺者和传统手艺人,他们生于农村、扎根农村,传承传统技艺;他们执着坚守、积极进取,只为乡村更富裕更美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乡村工匠。
走进竹编手艺人不大的店铺,你能看到琳琅满目的竹编器具,他们对每一件竹编如数家珍,眼里闪烁着对竹编的爱。
门外炎炎的热浪扑面而来,热风吹来乡村工匠编织竹编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竹编的记忆带着历史走近现代,我们需要更好的传承与发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我们得知竹编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境,原因主要是:一、在工业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当下,竹编器具生产制作和使用已经不能跟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二、掌握竹编技艺需要大量练习以及长期弓腰,这对学习者身体和心理方面需要有足够的韧性。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在实践团成员心中,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深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作为当代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并加以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非遗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传承实践
随着竹编手艺人的热情鼓励下,实践团成员纷纷上阵,感受竹编文化,领略非遗技艺的魅力。
竹编手艺人首先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竹编文化与历史,随后,带领着实践团成员一同编织竹编工艺品。在这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认真感受竹编的乐趣,也感受着传统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
“小小竹编,编织的是幸福美好,展现的是心灵手巧,传承的是技艺、智慧与文化相融的工匠精神。” 这项传统手工艺,始于精细,终于创新,每一根纤细的竹丝都在手艺人的双手中不断缠绕变化为新的模样,他们用布满茧子的双手,默默的守护着这一种手艺,也守护着一代人的记忆。在生活中如果能有幸遇到这样默默付出的竹编手艺人,不妨请大家停下忙碌的脚步,听一听他们与这竹子的故事。
当青年遇到非遗
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在竹编制作时手指一抬一压之间,都一步一步按照编织工艺步骤进行,才能编织出精美竹编工艺品。精湛的竹艺,是匠心思维的传承,更是传统竹编艺术的魅力绽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推进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载体,竹编技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既是文化也是产业,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用传统竹编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让乡村手工艺转换为指尖上的经济,“编”出致富路。
通过本次寻访探索,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了解竹编魅力,感受工匠精神,更让广大青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了更多的思考。相信,东华青年将继续秉承初心,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