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作为中华文明产物,既是物质文明存在,也是精神文化象征,代表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国人而言,已经远超浅尝的范畴,它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与智慧,能够承载超越日常世界的精神追求。
我们不禁问,为何中国白酒能够经沧桑巨变而不衰,在当今世界酒林独领风骚?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已经在数千年的劳动创造中,潜移默化并逐步积淀升华成精神范畴的“酒文化”,已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今,茅台酒已经成为中国酒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蕴藏着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为何茅台酒备受世人喜爱?千古佳酿何以天成? 它是如何深入挖掘“酒文化的极致”?关于美,“茅台式”的解读是怎样的?2023年7月20日于茅台醉园,举办“赤水河夜话:大美不孤·十方可鉴”茅台美学研讨会,引领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媒体、书评人等一行几十人,带大家看到不同维度的美,其中《茅台美学十题》新书发布同步举行,带我们解开其中奥秘,为茅台美学为引领的发展战略作出诠释,寻找白酒美学的未来出路。
著名文化学者、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联原主席、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顾久,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建平,作家出版社总经理扈文建,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黄宾堂,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著名新媒体艺术家王志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系教授贡华南,著名媒体人、腾讯网副总编辑杨瑞春,著名画家、中国文促会版画院副院长、贵州版画学会会长曹琼德,知名文化学者、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出席活动。
天人合一,以成万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从时空美学来看,客观的现实时空与主体的心理时空是统一的,它是人的感觉和情感的原初形态,是人这个生命整体生存的感性氛围。在植物谷禾的生长过程、四季无始无终的运行变化中,人的生命及其节奏韵律乃至整个生气被呈现出来。
此次研讨会中让我们看到,茅台酒的背后正是空间的“蕴养”、时间的“沉淀”、人物的“造化”。
季克良作研讨分享
“始终致力于酿造人世间的最‘美’和最‘好’,是茅台的初心。”研讨环节,季克良围绕个人成长经历,结合“美学十题”内容,分享了茅台的美与好。他表示,茅台美在工艺,好在传承;美在科学,好在创新;美在文化,好在极致。于茅台而言,正是一代代茅台工匠传承积淀的酿造工艺体系,奠定了茅台美学的根基,茅台美酒孕育茅台美学,茅台美学核在文化美学,垒筑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极致人文。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与茅台一道,以酒为媒,倾囊共建,一起发掘茅台更多的美与好。
贡华南作研讨分享
贡华南围绕文化与酒之美,从“美,甘也”深刻解说了中国白酒美学的特质。他认为,茅台美学、中国白酒美学是中国思想的具体形态,中国思想的灵魂是“味道”,而茅台美学统摄于“味道”,茅台酿造工艺的核心是“味觉设计”,营销美学的本质是“味觉传播”,“生活美学”的核心是生活要有滋有味,这些都赋予茅台有真、有善、有美、有味、有道。
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茅台群山环抱、一水中流,造就了美丽的迤逦青山、蜿蜒赤水和紫红土壤,成就了独一无二且无法复制的自然生态环境。“山、水、林、土、河、微”共同构成了生命共同体茅台特殊的地形地貌,共同蕴养了 15.03平方公里茅台酒核心产区,赋予茅台酒空间之美,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
在这特殊的空间范围内,茅台酿造原料只有高粱、小麦和水,三种原料全部来自自然。集自然精华,酒风味万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尽情地碰撞、交融、释放、创生,用不同的形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然之美。
端午赤浪、重阳碧波,赤水河颜色变换,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茅台人酿造美酒的时间表。
端午踩曲,重阳下沙,黄金轮次,寒来暑往,是自然与文化的酬和,也是时间美学:一代代酿酒人遵循天道与自然法则,在一锨一铲中“因而制之”浑然天成,匠人们根据各季节的气候和温湿度条件节制生产节奏,以达到微生物需要什么环境就创造什么环境。在这里“天人共酿”形成的工艺美学,与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紧紧相连,成为中华文化的有力传承、华夏文明的有力彰显。
由“器”而“道”,因“术”成“势”。与会交流中,呈现的是茅台美学的核心在于传承坚守,包括坚守用料、器物、微生物“三大物质传承”和时间之则、气候之律、温度之法、技艺之美的“四大非物质传承”;在于循天时、接地利、造人和,在道法自然之间相辅相成、融会贯通,达到三才兼具、天人合一的境界,方可蕴养出“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绝世琼浆,才有“美酒出茅台”的品牌佳话。
守正创新,数实之美
天时、地气、美材、巧工,得以成美酒。茅台历代工匠们,在天地阴阳转换、刚柔相济之中,寻找、把握各工序各环节各参数的平衡,“致中和”的平衡哲学贯穿始终。
茅台人深知,感性的经验难以具象与量化,客观的数据也存在片面与孤立的不足,要想持续稳定、以现代化的组织方式大规模生产出高质量的美酒,还需要科学。
美学研讨会中也强调,茅台酒酿造工艺的发展,是在确保传统工艺内涵不变、优质稳产的基础上,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使茅台不断探索“小技为术,大艺为道——酿造古法与现代技术的平衡”。
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科学创新正当其时。茅台匠人不唯经验也不唯数据,将“人的经验”与“数据的洞察”有机结合,在过程控制中通过“数据 + 经验”的平衡,起到“1+1>2”的效果:在守正创新中,既继承了古法酿造技艺的精华,保障了核心工艺传千年而不中断,又闪烁着现代科技的光彩,持续通过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充实、完善过程管控标准体系,实现了酿造工艺的精准把控,推动全域质量协同发展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茅台美学不再是玄学,而是科学,包括物质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加强科技创新只为洞悉酿造工艺机理,科学阐释酿造环境、酿造原料和酿造周期等,赋予了茅台传统工艺时代的元素和科技的内涵:不变的空间中,时间凝结积累,酿成美酒;以小技谋大道,保障产品质量,风格不变。
从品质茅台到品牌茅台,茅台营销不断崛起的过程,“美学”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进入 2022 年,以“i 茅台”诞生为标志,以“五合营销法”问世为抓手,“美时代”茅台营销的全面升级,既有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外部因素,也有茅台立足潮头、向全球一流企业进发的内生动力。
盛世芳香,循美远征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茅台酒的美,是其高品质的美色、美香和美味所带给消费者的愉悦之美。
本次美学研讨会中,茅台也正告诉我们其独特的品饮美学。美在以眼、耳、鼻、舌、身、意,以色、声、香、味、触、法,以六根感触淡淡的甜味、微微的酸味所带来的幽雅细腻;美在丝滑和醇厚的后味,回味悠长、层次丰富。至臻化境,它带来的是尽显其“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恣意,人与天地寰宇的思考,与古人对话哲思的典型体现。
美是追求,行是路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之所愿,无论时代变化,不管地域变迁,人们都把美好生活作为美好愿望,其中奥妙还在于如何实现。
如今美学成为白酒文化建设的全新高度,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号召。在新时代背景下,茅台不但形成了特有的、丰富的品牌价值体系,同时在“美”的统领概括下,这种多元化的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了一个更加清晰有力的“焦点”。
进入“美”时代,一众专家学者赴这场“美学之约”,进一步阐述着作为中华民族工业品牌的代表之一,茅台坚定不移走品牌兴业、品牌强国的道路,以美为内核,以美为方向,生产美产品,建设美品牌,树立美形象,不断丰富茅台品牌“美”的表达,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品牌的美学魅力和时代活力。
一脉相承,回看不同时期的茅台,可以发现它们身上其实都散发着“美”。季克良在任期间几十年如一日的宣贯质量第一的原则,使得茅台产品天生具有品质之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贡华南就表示“十美”统摄于“味道”,而茅台有“美”,且茅台有“味”,更进一步是茅台有“道”。“味道”统“十美”,“十美”也就有了灵魂!中国白酒美学也就有了灵魂。
在新书发布环节,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茅台美学十题》一书正式发布。饱含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参考百余部文献,从十个维度开展课题研究,全书约14万字,含110余张珍贵图片,是茅台首次从“美学”角度自主构建企业哲学体系,第一本集全集团之力自主编撰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凝聚着一代代茅台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七十为载,砥砺前行。茅台早已将“酒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责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倾情“国之栋梁”,从巡山护水到植树造林,茅台致力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它的家国情怀,在企业精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简单八个字概括了所有。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茅台从赤水河谷走向世界,其背后正是数代茅台人不变的坚守,它目标不仅是世界 500 强,更是中国企业哲学的布道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需要茅台,世界亦需要茅台,新的征途,茅台将继续向美出发,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美的产品、美的服务,遵循企业之“道”、茅台之“道”,将美进行到底。
岁月倥偬,时光翩跹。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唯有文化能穿越时间的长河,成为最持久的力量,“致极”且“致远”的茅台文化,必将沿着异彩纷呈的时代轨迹,散发出愈发醇厚的美好芬芳。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