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三千计划”即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千乡村、千企业、千社区”计划,是学校在以往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规范提升的实践育人新品牌,旨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感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省情、国情、世情,实现知行合一。该计划开始于2015年,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总抓手和虚拟孵化器,8年来经过实践、沉淀、提升,“三千计划”已是山东财经大学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育人平台,也是学校开展实践思政的平台。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在“新文科”特色财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实践思政”新理念,突出思政育人的实践属性,注重现场化教学、体验式学习、浸润性教育、多元化评价。
积极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社会实践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融互通,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传统的“思政课”长了“腿和脚”,让“课上讲”结合了“实践行”,实现教学向教育的转变,学科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关照师生内在需求,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团队活力,着力提升铸魂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社会认知的融汇贯通。
山东财经大学“新视野”协会数字“乡”伴,守护“粮”安江西分队响应时代号召,在工商管理学院侯昭瑾、刘昊龙老师的指导下,于2023年7月10日上午调研计划正式开幕。实践团队由11名学生组成,在鄱阳县政府的帮助下,针对鄱阳县的数字农业发展现状,于当地开展了为期近一周的支农支教之旅。
第一站:鄱阳县柘港乡
7月10日上午,由山东财经大学11名学子组成的“三千计划”实践调研团队于江西省鄱阳县柘港乡集合,整装待发开启了为期近一周的调研活动。调研的第一天,大家内心充满着热情与期待,怀揣着调研的目标与使命启程,在正式调研之前,队长带领成员与鄱阳县柘港乡人民政府对接,讲述了大致的调研主题与实践调研地,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积极协助团队发放问卷,大大推进了调研进程。
图为队长与徐主任进行任务对接
随后,调研团队与柘港乡农业农村办徐启林、张兰芳、张国顺主任,针对柘港乡的耕地保护、农业收入、良种选育、产业化经营、种植技术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主任提到,柘港乡的耕地面积有7800亩左右,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收获期有两季,包括早、中、晚稻,其中,早稻是产量最大、最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提高早稻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柘港乡农业发展的方向。“在施肥上,我们有严苛的用药标准,现在多采用质量好的农机肥,而不是普通化肥;同时我们会选用产量高、抗旱能力强、抗倒伏的种子,由厂里直接供给,在源头上提高农作物的品质。“这是徐主任对于用药施肥、种子选育的阐述。徐主任还重点谈到了一项目前在柘港乡最实用的技术——“机插”,即用机器代替人力,进行播种、插秧等一系列劳作。这种技术不仅能做到透风透光,改善了种子的生长环境;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缓解了乡村地区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政策方面,徐主任高兴地说道,“现在政策好哇,政府在经济、技术、人力物力等方面都会给我们支持。像去年,是我们这闹旱最严重的一年,庄稼都没水了,政府就派人挖水渠通管道,到鄱阳湖里接水,救活了一部分农田;在我们没有器械的时候,乡政府也会出钱给我们买器械。“当问到其他对于农业的政策性支持时,徐主任说在柘港乡,农业生产互助社、家庭农厂、育秧厂是主要经营主体,对于他们会采取一些普惠性的金融政策,最典型的就是保险;特别像去年那种灾情,给老百姓买保险,至少可以让他们收回成本,维持生计。
图为采访柘港乡政府现场
最后,徐主任表示,将继续为柘港乡的农业发展出谋献策,如改进技术,引入先进科技设备;选育优良品种,提高施肥质量;依靠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等。采访结束后,调研团队与徐主任在乡政府门口合影留念。
图为团队与徐主任在乡政府厅门前的合影
7月11日晚,抵达柘港乡居民区后,大家迅速展开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实地调研团分成三个个小组,分头发放问卷,并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访谈。调研过程中村民耐心地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关于村里种植业的问题,还向队员们介绍了个别农户最近遇到的一些问题。村里有许多户口的年轻人在城镇打拼,家里多数是老人,老人们大多数选择自己亲自下田耕作,也有少部分会选择将田地外包。通过问卷与访谈,调研团队了解到了鄱阳县的数字农业发展状况与粮食安全问题。
图为团队采访柘港乡农民
第二天,团队成员加大了宣传力度,联合当地政府,采用线上和线下的问卷发放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问卷的发放效率。
图为队长采访柘港乡农民
第二站:鄱阳县乐丰镇
7月13日一大早,团队便踏上了寻找智慧农业基地之旅,沿途经过了很多“稻虾田”,据当地村民了解到,"稻虾田"是当地农业的特色,它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改进的耕作方式,在稻虾田中,水稻种植与虾池养殖相互结合。水稻和虾互相促进,共同形成一种良性生态系统。水稻的秧苗可以为虾提供栖息地和遮蔽,而虾则可以帮助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虾对于水稻来说可以减少水稻的病虫危害。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另外,稻田中的稻谷可以作为粮食收获,而虾则可作为食品、饲料或者其他农产品的来源。此外,稻虾田还有助于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通过虾的活动,底泥得以搅动,增强了土壤通气性和肥力。同时,虾的粪便也能充当有机肥料,为稻田提供营养。相比传统农业方式,稻虾田农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它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农民的收益。
图为稻虾共作,脱贫致富
4个小时的车程加上步行之后,实践团队终于抵达鄱阳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育秧中心。这个中心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鄱阳湖生态农业“稻虾共作”基地,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种植模式而闻名。据悉,鄱阳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集种子精选、清理、工厂化精准播种和标准化育秧、烘干、低温仓储等为一体的智能化育秧中心,是目前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服务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育秧中心。
在鄱阳湖生态农业智慧育秧中心,受到了当地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实践团队参观了整个育秧基地,并详细介绍了育苗的全过程。基地设有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包括自动灌溉系统、智能调控系统以及现代化的育秧设备。这些设施和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育苗的效率,还有效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参观过程中,团队了解到了育秧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负责人讲解了选种、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精准调控和监测。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智慧育秧过程
育秧中心主管方经理在带领团队参观育苗流水线时介绍道“智能化育秧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完成育秧播种全过程,实现选种、浸种、催芽、播种、秧苗生长管理全程智能控制,能够克服温度、水分、土壤等影响,培育出来的秧苗更健壮,比传统的育秧工厂节省80%人工、提高20-30%效率,深受种植户青睐,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向我们预定,所以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条生产播种流水线,较去年全年20万亩大田供秧的基础上再增加了30万亩。”
图为方经理带领团队参观自动化运输秧苗设备
参观结束后,团队与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表示对智能农业的前景和发展充满了期待,并且对育秧中心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表示赞赏。随后,团队就课题“全产业链视角下数字化赋能粮食安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向方经理进行访谈并对农业数字化、粮食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见解。
图为队长就课题与方经理进行访谈
交谈完毕后,团队观摩了大厅内的智慧农业实时监测图和区域特色产业简介。
图为团队参观智慧农业云屏
7月14日,团队成员在乐丰镇居民区发放问卷,结合前几天的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有针对性的向当地居民提出问题,得到了他们的热情解答,
图为团队采访乐丰镇农民
第三站:鄱阳县茨山村
7月15日一大早,接到当地政府邀请,团队聚集在茨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当地政府,并在政府的配合下向当地村民发放了问卷。张主任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任。必须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图为团队成员与张主席的座谈
图为团队成员与黄支部书记的座谈
完成了支农任务之后,团队与茨山村政府沟通,召集了当地的1—4年级的小朋友,于次日在茨山小学开展支教活动。7月16日,支教团队前往茨山小学少年之家,展开支教活动,包括讲解古诗、做游戏、声乐课等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课程的进度条不断拉进……
图为支教成员与小朋友进行“抢数字”游戏
支教过程中,团队寓教于乐、悉心陪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充实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促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图为支教结束后团队与茨山小学同学们的合照
恰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不畏天涯海角,山高路远,但阅万卷诗书,积脚下跬步。新时代的山财学子,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走好他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为社会建设贡献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
撰写:赵诗语、骆羽冲、黄珍、杨雯馨
供图:江俊逸、刘燕、彭俐榕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