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12日,为赓续红色血脉,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道路,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寻访红色绩溪,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从红色血脉与文旅产业两个角度探寻优秀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十里长街藏俊彦,千年手艺展新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关键在于对优秀乡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使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激发其生命活力,实践团队前往上庄镇、龙川景区开展活动。
7月10日,实践队员前往绩溪县上庄镇。上庄镇位于绩溪西端,是徽州的发源地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胡适故居,在这里了解到胡适少年时的学习成长经历,以及担任驻美大使时组织的爱国活动,深刻感悟勇于打破旧思想束缚、为国奔走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实践队员参观胡适的故居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胡开文纪念馆、老胡开文墨厂。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员先后参观了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传统徽墨制作工艺,“胡开文”墨业已逾百年历史,在一代代胡氏后人的传承发扬下,早已走向世界各地,为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7月12日,实践队员前往龙川景区开展活动。龙川景区坐落于皖南绩溪县龙川村,是胡家聚居而成的千年古村落,具有丰富的文旅价值。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实践队员们走进龙川水街,踏着青石板阶,先后参观了抗倭纪念馆——胡宗宪少保府、徽派碉楼之最——奕世尚书坊、江南第一祠——胡氏宗祠,切身感受龙川当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了解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同时,实践队员还走进澄心堂纸作坊,观摩、学习并体验了打浆、捞纸等宣纸制作工序,感受手工艺人的古法技艺和工匠精神,深度发掘中华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为龙川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时代血液。
学习体验宣纸制作
大会山重走英烈抗争路,金岭洞再展先辈不屈魂
7月11日,实践队员抵达红色文化遗址、新四军革命根据地——红色大会山。在新四军历史革命纪念馆,实践队员参观学习了皖南游击革命斗争中各种珍贵文献、文物、照片等资料,重温新四军革命历史,学习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登山第一站,实践队员来到有“皖南红旗渠”美誉的金岭洞。金岭洞是老书记王时钟带着村民们一锤一锤敲,一锹一锹挖,历五年辛苦劳作,才得以打通的天堑。洞内岩壁并不平整,崎岖难行,实践队员们在洞内缓缓前行。
穿越金岭洞
出了金岭洞,实践队员继续向上攀登,抵达黄高峰。黄高峰山势奇特,千沟悬崖,万仞峥嵘,是皖南事变后党在皖南山区恢复力量的新的战斗指挥所,有”皖南井岗“之美称。实践队员们走访王家庄附近居民,探寻革命先辈们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化险为夷,领导出一支庞大的革命力量的英雄事迹。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寻访红色绩溪,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绩溪县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活动,深刻挖掘当地的文化瑰宝,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同时追忆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不断传承红色精神。(图:梁海峰 瞿嫣 文:乔泽轩 沈子翔 刘伟文)
团队合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